1.結匯入賬
借方:銀行存款-人民幣(轉賬外幣*銀行買入價)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包括差額)
貸款:銀行存款-外幣(轉出外幣*央行價格)
2.出口外匯收支核算
根據銀行文件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外匯
同時按照一定比例收取手續費。
借方:銀行存款(應收外匯)
貸款:其他業務收入
(1)付匯會計分錄
一、利息收入和支出的會計處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利息收支的核算逐漸從原來的銀行存貸款利息的核算擴展到企業之間、企業與主管部門之間貸款利息的核算,表現形式也逐漸多樣化。
(1)多數企業將相互拆借資金的利息計入“財務費用”,這是不恰當的。根據稅收政策,非機構向對方提供資金并收取資金占用費(包括主管機關向其關聯企業撥付資金收取的資金占用費),視為貸款行為。
營業稅應按保險稅目征收。因此,這筆資金占用費的收入應列為“其他業務收入”,并應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2)企業之間賒銷商品的業務越來越頻繁,買方往往拖延支付貨款。因此,買方需要支付違約金或延期付款的利息。這種經濟業務不同于企業間的資金拆借,其利息收入應作為主營業務的價外收入,計入主營業務收入。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所謂價外費用,是指在價格之外向買方收取的費用、補貼、基金、集資款、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該收入應適用與主營業務收入相同的稅種和稅率,不能記為“其他業務收入”,更不能沖減“財務費用”。
二、銀行手續費的會計處理。根據行業會計制度,納入“財務費用”核算的銀行手續費,是指企業在籌資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融資費用(如借款、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等。).企業支出的銀行手續費一般有兩種:
一是為企業籌集資金發生的手續費支出;
二是銀行結算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如信(電)匯款支付的手續費、郵電費,購買空白支票、匯票、匯票支付的成本和手續費等。
前者按規定應納入“財務費用”核算,后者因不屬于企業融資行為,不應在“財務費用”核算。一般可以在“管理費用”下設置二級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匯兌損益也稱為匯兌差額,是匯率波動的結果。企業在進行外幣交易、調整匯兌版和期末賬戶的業務權限、折算外幣報表時,將不同幣種或相同幣種不同平價的匯率核算產生的差額折算為本位幣。簡單來說,匯兌損益就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1.收匯時做賬;借方:銀行存款(外幣)
貸項:應收/付款
2.結算時已借款:銀行存款(人民幣)。
貸款:銀行存款(外幣)
3.此時,外幣金額已經與銀行賬單一致。
4.唯一不同的是,你收外匯時的匯率和你結匯時的匯率不一樣,換的人民幣也不一樣,所以調整為借:財務費用貸:銀行存款(人民幣)。
外幣副本的會計處理
外幣貨幣性項目包括外幣貨幣性資產(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和外幣貨幣負債(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等。)
B.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存在匯兌差額。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
C.對于外幣價值發生變動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其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其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相應匯率變動的影響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
D.外幣投資資本不產生匯兌差額。外幣投資資本屬于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按交易日的即期匯率折算。
進口存貨在應付賬款和貨款中以什么單位入賬?
如果人民幣箱和外幣分別支付,如何做好這種會計分離記錄?
說明:進口存貨以人民幣記入應付賬款,部分貨款以即期購匯支付51,548美元,結匯346,286.61元人民幣;一部分是用9042美元的外幣支付的。這個會計記錄怎么做?
借方:財務費用-利息收入-外部銀行(紅色)
借方:銀行存款
銀行手續費
借:財務費用-費
貸:銀行存款
費用條目很好理解。一般不明白為什么利息收入分錄在借方應該是負數。事實上,對于結果來說,負的借方和正的貸方是一樣的,但一般有兩個原因:
一是自身有缺陷,是編制報表時發生的金額(損益類可能期末借方和貸方金額相同,余額始終為零)。如果只是拿某處財務費用的借方金額,記得去找出借人,報告是(目前很多已經改正了這個缺陷)。
二是對會計術語的理解:“沖”、“轉”的使用。所謂“沖”,就是核銷,也就是沖回原路,也就是“來了就走”。“轉”和“沖”的余額是一樣的,只是金額不同。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本來是應該賺的,但是一般企業沒有這個額度的許可就去賺收入是違法的。所以規定核銷財務費用,所以用負數來借記財務費用。
1.一般情況下,待核查賬戶是銀行在收匯時開立的,結匯打入正式賬戶后才是收賬。如果逾期,銀行會直接按原渠道退回。
條目是:
借方:銀行存款(美元賬戶)
借方: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
貸項:預收賬款
同時還要看公司預收款是否需要匯出。如果沒有,可以將預收賬款全部按照即期匯率折算成人民幣。但如果和對方結算是美元,我建議預收款用美元,比較容易對賬。
二。借方:銀行存款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貸款:預收外匯賬戶
其中,“銀行存款”金額為按當日銀行外匯買入價計算的人民幣結匯金額;“預收外匯賬款”金額為按匯率(即當日或月初人民幣市場匯率)計算的人民幣金額;兩者的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科目。
(6)付匯會計分錄
為了核算和反映企業存放在銀行或其他機構的各種存款,《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設置‘銀行存款’科目,其中借方反映企業存款增加,貸方反映企業存款減少,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存款余額。
企業應嚴格進行會計核算和管理
“銀行存款日期”應定期與“銀行對賬單”核對,至少每月一次。月末,如企業賬面余額與銀行對賬單余額有差異,必須逐一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并按月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進行余額調整。
借:銀行存款-日元691020貸:銀行存款-人民幣691020貸:預付賬款-X公司691020貸:銀行存款-日元691020
匯兌損益副本
也被稱為
匯兌差額
,是匯率波動的結果。企業正在發生。
外幣交易
、匯兌業務、期末賬戶調整和外幣通知表折算,因使用不同幣種,或同一幣種不同匯率,按
本位幣
轉換后的差額。簡單地說,匯兌損益是多種多樣的
外幣交易
在會計處理過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匯率而導致的會計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1、
外匯托收
時間版本正在等待計算;
借方:銀行存款(外幣)
貸項:應收/付款
2、
結清外匯賬戶
時間已經過去了。
借方:銀行存款(人民幣)
貸款:銀行存款(外幣)
3.此時,外幣金額已經與銀行賬單一致。
4.唯一的區別就是你收外匯時的匯率和結匯時的匯率不一樣,你換的人民幣也不一樣,所以調整的是
借:
財務費用
貸款:銀行存款(人民幣)
匯兌損益也稱為匯兌差額,是匯率波動的結果。企業發生外幣交易、匯兌業務權、期末賬戶調整、外幣報表折算時,將不同幣種或相同幣種不同平價的匯率核算產生的差額折算為本位幣。簡單來說,匯兌損益就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1.收匯時做賬;
借方:銀行存款(外幣)
貸項:應收/付款
2.結算的時候已經做了。
借方:銀行存款(人民幣)
貸款:銀行存款(外幣)
3.此時,外幣金額已經與銀行賬單一致。
4.唯一的區別就是你收外匯時的匯率和結匯時的匯率不一樣,你換的人民幣也不一樣,所以調整的是
借:財務費用
貸款:銀行存款(人民幣)
接受外匯,
假設收款日匯率為6.6666。
借方:銀行存款-XX銀行(美元賬戶)100 /666.66。
借:應收賬款-x公司666.66元。
結匯時,
假設結算日匯率為6.5555。
借方:銀行存款-XX銀行(人民幣賬戶)655.55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11.11
貸款:銀行存款-XX銀行(美元賬戶)100 /666.66。
假設結算日匯率為6.7777。
借方:銀行存款-XX銀行(人民幣賬戶)677.77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11.11
貸款:銀行存款-XX銀行(美元賬戶)100 /666.66。
根據您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匯兌損益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