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手指間的細沙,轉瞬即逝!轉眼間,中級會計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考生抓緊時間備考,認真做題才是硬道理!趕緊跟著《中級會計實務》薛整理的大題好好學習吧!
點擊查看更多練習。
A公司期末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相關信息如下:
數據一:221年12月31日,A公司保管A產品200件,每件成本12萬元,賬面余額2400萬元。A產品的市場價格為每件10000元,銷售每件A產品預計相關稅費為10000元。對于產品A,A公司與另一家企業簽訂了不可撤銷合同,合同約定A公司以每件10000元的價格向該企業銷售80件產品A。
數據二:221年12月31日,A公司在產品余額600件,每件成本5萬元,賬面余額3000萬元。工序B中的產品專門用于生產B的成品,B的成品市場價格為每件10000元。預計加工乙成品的成本為10,000元,銷售乙成品的相關稅費為10,000元.
數據三:221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方原材料100件,每件成本10000元。每一塊B原料可以加工成一塊C產品,加工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為每塊人民幣10000元。預計銷售過程中運輸費用為每件10000元。221年12月31日,B的原材料市場價格為每件10000元,C的產品市場價格為每件60000元。
假設A公司存貨按單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21年12月31日計提前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零,不考慮增值稅等因素影響。
要求:
(1)根據數據1,計算221年12月31日產品A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編制221年末資產減值相關會計分錄。
(2)根據第二次數據,計算221年12月31日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編制221年末資產減值相關會計分錄。
(3)根據第三項數據,計算2011年12月31日原材料B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編制2011年末資產減值相關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2011年12月31日合同數量2 31以內的80 A產品每單位可變現凈值==(萬元),超過單位成本12萬元且未發生減值。
120 A產品超出合同數量的單位可變現凈值==11(萬元),即低于單位成本12萬元,產生減值。
產品A的減值損失金額=(12-11)(200-80)=120(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120
貸:存貨跌價準備——A產品120
(2)22011年12月31日,產成品單位可變現凈值B==8(萬元),產成品單位成本B=5=(萬元)。由于產成品B的單位可變現凈值低于單位成本,產成品B發生減值,因此產成品B應按可變現凈值計量。
b .產品應計提的減值損失金額=[5-()]600=480(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480
貸:產品480中的存貨跌價準備——B
(3)每件產品的可變現凈值C==(萬元),每件產品的成本C==(萬元)。原材料B專門生產的產品發生了減值,表明原材料B應按其可變現凈值計量。每件原材料B的可變現凈值==5(萬元),每件原材料B的成本為萬元,則應計提原材料B的折舊額=()100=30(萬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方:資產減值損失30
貸:存貨跌價準備—— B原材料30
——以上中級會計考試相關習題來自張志鳳習題課。
(本文為學樂家原創文章,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