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被收購的子公司業績不好,合并報表中的商譽會減值。困惑:績效差的定義?確實業績不好,那怎么計算應該減值的金額呢?
商譽一般不單獨計為減值,但一般在資產組中測試。但現在商譽是以母公司理論為基礎的,合并表上的商譽只是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來體現。在進行減值測試時,應計算所有商譽,然后與資產組的賬面價值相加,與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如果減值,先扣除商譽,再扣除資產組中的資產。如果不扣除,則按照持股比例計算商譽的減值,并提取這部分。
也就是說,一般感覺公司會進行減值測試。重點是恢復完全商譽,比如控股80,商譽400,那么完全商譽就是500。如果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是500,可收回800,那么考慮商譽后的資產價值是1000,減值200,那么200*80就是母公司抵抗的商譽減值。
注重財務原理的——《桃花源記》
商譽減值測試方法
商譽減值按以下步驟處理:首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并與相關賬面價值進行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然后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將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配商譽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對其差額確認減值損失,減值損失金額首先從分配到該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商譽賬面價值中扣除;然后根據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除商譽以外的其他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的比例,按比例扣減其他資產的賬面價值。:為什么要分兩步走?
在企業合并中,是購買企業的投資成本與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商譽的存在離不開企業本身,因此不可識別,它本身不能產生獨立的現金流。沒有辦法直接檢驗商譽是否減值。因此,要測試商譽是否減值,就要用間接的方法,即在排除商譽和不排除商譽的情況下測試商譽是否減值,從而間接測試商譽是否減值。如果資產組中的可辨認資產發生減值,企業應當首先核銷該可辨認資產的減值。否則,如果不采取第一步,直接采取第二步,這個可辨認資產的減值就抵消了商譽,不符合實際情況。
該資產組的減值損失首先從分配給該資產組的商譽的賬面價值中扣除。
:為什么要先抵銷商譽,而不是在商譽和資產組之間分攤減值金額?
這只能這樣理解。商譽本身就是一個評估價格,無形不可認,金額的可靠性低。先抵銷商譽是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的。
是否有必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對于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產生的商譽,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并在個別財務報表中列示。會計分錄為:借:資產減值損失貸:商譽減值準備。
條目:
合并后,法人組織消失,商譽會體現在個別報表中,需要進行入賬,正常處理分錄。
(2)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產生的商譽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列示,其減值準備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反映,不入賬。合并財務報表中編制的調整分錄或抵銷雇傭報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