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合并就像吸引明星一樣,將被并購方完全融入被并購方。控股合并就像是在對方大腦中植入芯片,完全指揮對方按照被合并方的意志行事。形式不同,本質相同。
在企業合并中,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的會計處理表面上差別很大,但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本文以不同控制下企業合并購買日的會計處理為例進行探討。
首先,吸收合并會計處理案例
假設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B公司資產公允價值1200萬元,負債公允價值200萬元,凈資產公允價值1000萬元。假設A公司以1500萬銀行存款作為合并對價,比對方凈資產公允價值多500萬元為商譽入賬價值。
賬務處理的基本思路是,B公司的財務數據記入A公司,B公司銷賬。A公司的會計分錄是:
二、如果上述交易是甲公司100購買乙公司的股權,形成控股合并?
假設A公司持有100股,與B公司合并,對方資產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為1200萬元,負債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為200萬元,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假設A公司以1500萬銀行存款作為合并對價,比對方凈資產公允價值多500萬元為商譽入賬價值。
A公司的個別聲明:
借:長期股權投資1500。
貸款:銀行存款1500。
對合并報表操作的思考;
將B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數據作為一個整體與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匯總,相當于以下分錄:
借方:B公司資產1200。
信用:B公司負債200。
B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1000。
(注:最后一個“分錄”不是通過分錄實現的,而是通過合并報表實現的。如果B公司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存在差異,則合并報表后B公司資產、負債、權益的賬面價值將調整為公允價值,實質上是以公允價值進行合并)。
然后基于集團整合原則,抵銷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
借:B公司所有者權益1000。
商譽500
貸款:長期股權投資1500元。
當你將上述涉及同時借貸的賬戶進行劃分后,會出現神奇的一幕:綜合抵消同一賬戶的借貸后,最后剩余的分錄為:
你發現最后100家控股公司合并和整體納入吸收合并沒有本質區別嗎?
3.如果A公司獲得B公司80股實現控股合并,效果如何?
1.首先,合并報表還包括B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
2,因為母公司不能享有子公司的權益,所以會形成少數股東權益。合并時,少數股東權益等于B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乘以少數股東持股比例。
3.在合并過程中,往往會形成商譽,商譽等于母公司合并成本減去子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乘以母公司股權比例。
假設甲公司持股80%,與乙公司合并,對方資產公允價值1200萬元,負債公允價值200萬元,凈資產公允價值1000萬元。假設A公司以1200萬銀行存款作為合并對價。甲公司在乙公司凈資產中的份額=100080=800萬元,甲公司合并報表形成的商譽=1200-800=400萬元。
母公司單獨報告:
借:長期股權投資1200
貸款:銀行存款1200。
關于合并報表的思考:
1.將子公司的資產、負債和凈資產調整為公允價值,將其報表與母公司報表合并,相當于做如下分錄:
借方:B公司資產1200元。
貸款:B公司負債200元。
B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1000。
2.用b公司的所有者權益抵銷A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博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