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是時候給大家講講“賬戶調整”了!不說了,有人會因為賬戶調整多交企業所得稅!親愛的會計們,拿起你們的筆記本,快點寫下來。
會計對賬不要任性!
一位會計分享了她對賬戶調整風險的親身經歷。去年,她向股東借了100萬元。因為賬戶暫停太久,她根本不需要還款,但又不想把未付的應付賬款變成公司的“營業外收入”。于是我心血來潮,做了這個賬戶調整:
借:其他應付款-股東100萬元。
貸款:資本公積100萬元。
下半年,地稅局進行納稅評估時,發現資本公積中隱藏的100萬元可疑數字,要求企業依法增加應納稅所得額,補繳企業所得稅25萬元及滯納金。
賬戶對賬建議:
1.年終對賬不是擅自銷賬,必須有正當理由。
2、每次對賬前,一定要找出賬目的原因。
3、和解不是為了逃稅,而是還原事實。
我拿到了一張12萬的費用發票,但是發票日期是2018年12月。能否計入2019年費用稅前扣除?
由于企業所得稅的收入和費用遵循權責發生制,這種情況也應單獨討論:
案例一:發票屬于2018年實際發生的,應在2018年稅前扣除,而不是2019年。
情況二:如果發票實際發生在2019年,雖然發票日期是2018年,但這筆費用仍然允許在2019年稅前扣除。
五種基本的對賬方式
第一,追溯調整法
簡單來說,就是要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并相應調整變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會計報表中的相關項目。
追溯調整法的應用;
1.累積影響數
2.調節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3.調整受影響期間會計報表中的相關項目。
4.在財務報告附注中解釋。
二、未來適用的法律
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政策的變更,新會計政策適用于當期和未來期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變更。
不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變更年度年初的留存收益無需調整。僅在變更年度采用新的會計政策。根據披露要求,企業應當計算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當期凈利潤的影響。
第三,紅字更正。
也稱為赤字抵消法。指憑證的會計分錄或金額發生。
更正時,用紅色填寫同一憑證,注銷原記錄,用藍色填寫正確的憑證。
四。補充登記法
后來發現,憑證上應該借和貸的賬目都是正確的,但是填寫的金額卻少于正確的金額。
動詞(verb的縮寫)不能根據金額直接調整的調整方式
稅務檢查發現的一些稅務差錯,直接反映在已實現利潤上,不計算分配,直接調整利潤科目;有的需要計算分配,將金額分攤到對應的相關賬戶,從而確定應該調整的利潤金額。
會計要記住:對賬一定要謹慎,對賬有風險。對賬一定要合法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