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入銀行存款
貸款臨時存款
以出差為例,員工出差可以提前借差旅費。一般不是因為個人原因,而是特殊情況下,比如在公費醫療制度下,員工可以提前借住院費。你單位的具體規定。
行政單位的貸款利息應計入“財務費用-利息”科目。
行政單位貸款利息的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款:財務費用-利息
會計科目的分類主要包括資產、成本、共同、損益、所有者權益和負債。每個會計科目包含具體的科目,下面是具體的分類。
第一類資產類賬戶:根據資產的流動性,分為反映流動資產的賬戶和反映非流動資產的賬戶。
第二個成本類別包括“生產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
第三個共同主體:共同主體的特點是需要從其期末余額的方向來界定其性質。
第四個損益賬戶:分為收益賬戶和費用賬戶。收入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費用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所得稅費用。
第五類所有者權益:根據權益的形成和性質,可分為反映資本的和反映留存收益的兩類。
第六類負債:根據負債的償還期限,分為反映流動負債的科目和反映長期負債的科目。
同上,完成輸入:
1.計算并支付當前工資
借:支出
貸款:應付職工工資
2.代扣養老保險和年金等。
借方:應付職工。
貸:其他應收款
3.收回原員工相關借款。
借方:應付職工。
貸:其他應收款
4、實際發放的工資、獨生子女費等。
借方:應付職工。
借:支出
貸款:財政撥款收入(銀行存款或現金)
某單位獲得財政授權支付金額50萬元。
行政單位:借:盈余賬戶金額,貸:50萬;財政撥款收入:50萬。
機構:借方:盈余賬戶金額50萬;貸款:財政補貼收入50萬。
2.某單位通過財政授權支付方式繳納當月水電費12000元。
行政單位:借:支出1.2萬元;貸款:零余額賬戶12000元。
機構:借方:業務支出12000元;零余額賬戶1.2萬元。
3.某單位通過財政授權支付方式購買打印機1萬元。
行政單位:借款:支出1萬元;貸款:零余額賬戶10000元;及借款:固定資產1萬元;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萬元。
事業單位:借:業務費10000元;零余額賬戶1萬元;并借:固定資產10000元;萬元為非流動資產資金-固定資產。
4.某單位通過財政直接支付方式購買了12萬元電腦10臺。需要扣除5英鎊的押金。
行政單位:借:支出12萬借:財政撥款收入12萬;同時,固定資產12萬貸款:資產資金-固定資產12萬貸款:銀行存款6000貸款:應付賬款6000。
事業單位:借款:業務支出借款12萬:財政補貼借款12萬;同時,固定資產貸款12萬:非流動資產資金-固定資產貸款12萬:銀行存款貸款6,000:應付賬款貸款6,000。
5、某單位通過財務統一發放工資30萬元。
行政單位:借款:支出30萬元;貸款:財政撥款收入30萬元。
事業單位:借款:業務支出貸款30萬:財政補助收入30萬。
6.某單位發生財政撥款收入200萬元(其中項目支出120萬元,基本支出80萬元),其他資本性收入50萬元(其中項目支出35萬元,基本支出15萬元),財政撥款支出160萬元,其他資本性支出30萬元。到了年底,只有項目支出是平衡的,所有的
行政單位:借方:財政返還金額40萬;貸款:零余額賬戶金額40萬。
機構:借:財政還款額40萬;貸款:零余額賬戶金額40萬。
如果是空白支票收據,借款時不,直接憑發票報銷。
如果是非空白支票收據,借款時:
借:其他應收款——貸(分部門分個人核算)
貸:貨幣資金賬戶
報銷時:
借:相關支出賬戶
貸款:其他應收款——貸款
根據多繳少繳的數額借入或借出貨幣資金。
企業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的區別在于:
一、使用的會計科目不同。在處理同一筆業務時,事業單位與企業所作的會計分錄格式相同,借款方向也相同。但由于不同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名稱不同,相關項目記錄在不同的賬戶中。比如在貸款的核算上,企業在借款時,按照期限分別記為“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而事業單位無論長期借款還是短期借款,都記為“借入款項”。
第二,會計處理方法因單位性質不同而不同。1.是否從事產品生產引起的差異。這種區別要分兩種情況。第一,從事產品生產的事業單位和不從事產品生產的事業單位在會計處理上是有區別的,應該區別對待。二是同樣從事產品生產,事業單位和企業在會計處理上還是有區別的。以物資采購業務為例。企業的做法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前者采用采購時不含稅的進價來區分進項稅;后者采用含稅進價。會計分錄如下:(1)一般納稅人企業:借:材料采購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貸:銀行存款;(2)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借款:物資采購貸款:銀行存款機構從事此項業務的會計處理,既要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又要區分自用或非自用。除一般納稅人和事業單位采購的非自用物資外,其他情況均采用免稅進價核算,即一般納稅人采購自用物資、小規模納稅人采購自用物資和非自用物資。會計分錄為:(1)一般納稅人、事業單位購買非自用物資:借:物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貸:銀行存款(2)其他信息;借款:物資借款:銀行存款2。是否實行內部成本核算導致的差異。眾所周知,每個企業都要計算產品成本,并與當期收益進行比較,最終確定營業利潤。事業單位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發生收集材料等費用時,記入“成本費用”科目,不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發生類似費用時,記入“業務費用”科目。同時,以此為起點,會發生一系列的結轉。結轉流程圖示如下:企業:材料生產成本產成品產品銷售成本本年利潤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企業:1。材料成本產成品【營業費用】業務支出業務余額余額分配-未分配余額2。材料業務支出余額分配-未分配余額3。事業單位業務活動可分離性導致的差異。因為事業單位的活動,根據是否屬于專業業務活動或輔助活動,可以分為業務活動和業務活動。相應地,事業單位業務活動的收支也包括業務收入、業務支出、營業收入和營業支出。這部分核算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大區別。以費用的核算為例。比如辦公用品費用由行政部門支付,企業的做法是:借款:管理費用借款:銀行存款;借:營業費用貸:銀行存款;以及結轉已銷售產品的成本。企業的做法是:借:產品銷售成本貸:產成品,而機構作為專業經營活動以外的費用處理:借:營業費用貸:產成品。
三、與企業相比,事業單位在相同的業務處理中,增加了核算步驟,這種差異一般出現在相關資金的核算中。以購買短期證券為例。企業的做法:借款:短期投資貸款:銀行存款。事業單位的做法:借款:對外投資貸款:銀行存款。同時,借:公募基金-普通基金貸:公募基金-投資基金都是證券購買業務。企業只需要增加短期投資,減少銀行存款就能說清楚,而事業單位則會因為對外投資而增加或減少公共資金的內部結構。再比如:買剩下的固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