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債券只是計息方式不同,沒有好壞之分。它們的區別是:零息債券又稱貼現債券,是指票面價值為貼現的債券,存續期內不支付利息,到期支付面值。這種債券一般適合短期品種,一般3個月到1年。例如,一家公司發行一年期貼現債券。如果市場要求到期收益率4,那么債券的發行價為人民幣,面值100元,到期直接還本。如果是3個月的債券,收益率為4,面值為100元的債券發行價格為人民幣,到期直接還本。如果是固定息票利息,常見于長期品種,短則1年,長則20年、30年。比如還是同一家公司,市場要求到期收益率按面值發行100元債券一年,到期還本付息104元。也可以半年付息,半年后2元,到期還本付息102元。對于投資者來說,短期附息債券更有吸引力,因為附息債券的利息需要納稅。目前中國大陸的債券稅率個人為20機構為10。因此,附息債券的投資者實際上比附息債券的稅后收益要少。對于債券發行人來說,債券發行必須結合自身經營進行規劃,發行利率較低的短期附息債券,用于短期資金周轉需求;對于長期固定資產投資或長期不能收回成本的投資,應發行長期附息債券。
1000*2=20元
當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零息票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市場利率。市場利率是即期利率,利率期限結構是即期利率與到期期限的關系。所以此時利率的期限結構可以用到期收益率來表示。這里的利率是市場利率,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零息債券的收益率等于利率,因為市場供求平衡,零息債券定價正確。
這個問題可能要看上下文。我理解的:票面利率:票面的發行利率,即票面價值折合成發行價的折扣率。票面利率:應該是指票面價值貼現到實際購買價格的貼現率,也就是市場利率。
每年支付的利息金額=1000*5=50元的市場利率為5,當前市場價格為50/(15)50/(15)250/(15)350/(15)450/(15)51000/(15)5=1000元。事實上,當票面利率等于市場利率時,
債券的實際利率是_ _票面利率,債券的發行價低于面值。例: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5,實際利率6,期限1年。發行價格=1000/1000*5/=
樓主,如果你保持久期公式的其他部分不變,只提高票面利率,久期肯定會變長,但是你想想,如果除了票面利率以外的所有債券都一樣,它們的市場價格會一樣嗎?計算久期時,分母是債券的市價,票面利率高,市價高,分母變大。持續時間變大還是變小無法確定,要靠數學推導。那么,國際上的結論是,期限更短的統一債券就是永續債券,本金永不歸還。然后你必須帶入久期計算公式,求一個無窮級數的和,算出來就是1 1/r直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