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名詞,意思是“提取的重點”。什么是“摘錄”,就是“從期刊或文件中記下一部分”,什么是“要點”,就是“演講或文章的要點”。可以理解為“”就是選主,寫下來。
會計是經濟交易在憑證和會計賬簿上的簡要記錄。主要要求是簡潔,既要說明情況,又要繁瑣。會計憑證怎么寫才算規范?可以總結如下:
評論“日歷”,免費獲取21年最新會計臺歷。
(1)對業務是真實的。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是因為筆誤,有的是對業務不是很了解,有的是因為隱瞞了業務的真實情況,與憑證的附件不符。附件為餐飲費用發票的,記為“員工交通費報銷”。
(2)統一格式。應該是完整的主謂賓句,明確寫明部門、經辦人、經辦事項,如“李四差旅費被財務部借走”;雖然作為會計科目,憑證的寫不能規范,但作為會計人員,應努力提高對會計業務事項的表達和總結能力,努力使其寫規范化、標準化。
(3)簡潔明了。用電報式的精煉語言把意思完全表達出來。“簡潔”的量化標準是每項控制在15個字以內,“清晰”是指不能有歧義。比如采購部李三借錢買原材料,就不能寫成“采購部李三借錢”,會被誤解為“李三向采購部李三借錢”。
(4)一次做一件事。現行借貸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允許一貸多貸、一貸多貸、特殊情況下多貸的憑證編制。一筆貸款、多筆貸款、多筆貸款、多筆貸款的分錄要分開寫,最后不能管理。
(5)對于經常性經濟事項,需要注明時間。如“6月份房租分攤”、“5月份建行貸款應計利息”。這種記錄的目的是防止遺漏和重復的發生,并方便會計核算。
(6)對于經常發生的經濟事項,需要注明數量。比如“財務部采購2臺聯想電腦”。這樣做了之后,就可以不用翻看后面的原始憑證進行統計了。
(七)會計分錄變更的,應當注明原憑證的憑證號。比如“2001年1月證改35號”。有些更正錯帳時的紅字抵銷沒有原始憑證或附件,要說明抵銷的原因或業務,如“更正某張憑證的錯帳:抵銷返還的進項稅”。
憑證的填制應緊密結合本單位的業務實際,力求方便、統計、匯總,同時做到語義簡明。會計憑證寫的規范一方面是會計基礎工作的扎實體現,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以后的工作。
袁指尖上的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