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僅供自己學習,不建議作為參考,可能有誤】
一.形式
無償撥款、退稅、財政貼息、無償贈送非貨幣資產。
簡易考點:
1.直接減、免、增扣稅項等。不涉及直接轉移資產,不屬于補貼。
2.增值稅出口退稅不是補貼。
3.一個特例:一般納稅人加工企業雇用自謀職業退役士兵,增值稅定額扣除。減少的稅款按補貼標準處理,D: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稅款抵扣)C:其他收入。
4.增值稅[按需退還]是政府補貼。
二、基本特征
免費
易考點:政府的經濟資源是【企業的商品或服務的對價】和【對價的組成部分】,與企業的【銷售商品和服務】活動密切相關,不計入政府補助。收到的補貼按[收入]原則處理。
第三,分類
1.資產相關性
2.收入相關性
四。確認
1.能滿足條件,收到手。
2.應收款項在尚未收到,但符合要求且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時確認。[其他應收款]
動詞(verb的縮寫)治療方法
1.總額法:不扣除資產的賬面價值或費用,但單獨確認一項收入。[遞延收入]
2.凈額法:扣除資產的帳面價格或成本。
易考點:增值稅【即征即退】,只能用【總額法】。
具體原則:
1.與日常活動相關:計入【其他收入】或沖減相關【成本】。
2.與日常活動無關:計入[營業外收入]或抵消相關[損失]
六、會計分錄
[資產相關]
1.一次付清法:
領取補貼時:
d:銀行存款/相關資產
c:遞延收入
在資產使用壽命內分期轉入損益:
d:遞延收入
c:其他收入/營業外收入
資產提前處置:
d:固定資產清理
累積折舊
c:固定資產
d:遞延收入(余額)
營業外支出(后向擁擠)
C:固定資產清理
易錯點:收到補助時,資產尚未建造,先確認為遞延收入。資產準備好后,進行折舊攤銷,然后分期轉入收益;收到補助時,資產已經攤銷一段時間,在剩余使用壽命內分期轉入收益;如果資產發生減值,遞延收益的攤銷額不受影響;資產提前處置,剩余遞延收益一次性轉入當期損益;資產分類為持有待售,遞延收益余額將一次性減少。
2.凈額法:
收到補助時,如果沒有建造資產,先確認遞延收入,待建造資產后再沖減賬面價格:
D:銀行存款/相關資產C:遞延收益D:遞延收益C:固定資產。
收到補貼時,資產已經存在,直接降低賬戶價格:
d:銀行存款/相關資產C:固定資產
[與收入相關]
1.總額法:計入[其他收入]或[營業外收入]
銀行存款
丙:其他收入
2.凈額法:抵銷相關的[成本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銀行存款
管理費用
舉兩個容易測試的例子:
1.它用于補償未來期間的相關成本或損失。領取補貼時,判斷是否能滿足條件。暫時不能滿足條件的,先計入【其他應付款】,待滿足確認條件時再轉入【遞延收益】;在收到時能夠滿足條件的,當期確認遞延收入。
銀行存款
丙:其他應付款
d:其他應付款
c:遞延收入
2.用于補償已經發生的相關成本或損失,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和費用。
銀行存款
丙:其他收入
獲得重大自然災害補助:
銀行存款
c:營業外收入
3.當企業確認滿足條件,可以收到貨款,但在實際收到貨款之前,先計入【其他應收款】。
d:其他應收款
c:生產成本
銀行存款
c:其他應收款
七、補貼予以返還。
1.如果賬面價格為o
將固定資產原值調整為100,折舊5年后,100/10*5=50,賬面價格仍為50;要沖銷的固定資產原值200,已經折舊200/10*5=100,賬面價格還是100。
領取補貼時:
固定資產300
銀行存款100元
其他收入200
要返回200:
d:固定資產100(補貼形成的資產余額)
累計折舊100(補貼形成的資產累計折舊額可以向后擠壓)
銀行存款200元
2.如果在采用初始總額法時,將固定資產原值和補助分開處理,則剩余的【遞延收益】將被沖減,遞延收益與待退補助的差額計入【其他收益】,因為當時分期沖減的遞延收益轉入其他收益。
領取補貼時:
銀行存款200英鎊
c:遞延收入200。
在后期轉售遞延收入時:
遞延收入50
c:其他收入50
要返回200:
d:遞延收入150(余額)
其他收入50(反向擠壓)
銀行存款200元
八:貸款貼息
1.政府給【貸款銀行】貼息資金,企業實際上并沒有收到錢,所以銀行收取的利息肯定是低于市場利率的,因為少收的利率是政府直接貼給銀行的。
核算邏輯:企業雖然沒有直接拿到折扣,但卻是實際領取者,補貼體現為少付利息。這部分利息在期初貸記【遞延收益】,對應【長期借款-利息調整】借方,遞延收益在以后各期攤銷,增加長期借款-利息調整。期末,遞延收益貸款全部轉為長期貸款,長期貸款賬面價值=應償還銀行本金。
假設你從銀行貸款100萬,期限2年,每月付息,到期還本。市場利率是9,因為政府補貼直接撥付給銀行,所以銀行給企業的利率是3,優惠利率部分就是政府貼息補貼。
月利率=3/12=0.25,月銀行利息=100萬* 0.25=2500元,期初長期借款-本金=2500(P/A,0.25,24)100萬* (P/F,0.25,24)=8905550。100萬-890554=109446元為遞延收益,即長期借款-利息調整。
開口:
d:銀行存款100萬元。
長期貸款利息調整109446
丙:長期借款-本金100萬元
遞延收入109446
每期遞延收入的攤銷:
一期:890,554 * 9/12=6679元,其中2500元為支付銀行利息,6679-2500=4179元為政府貼息,即遞延收益,需要轉入長期貸款。
在建工程2500
c:應付利息是2500。
d:遞延收入4179
c:長期貸款利息調整4179
【長期借款】攤銷至最后一次還款時賬面價值=890,554,109,446=1,000,000元。
d:長期貸款-本金890554
-利息調整109446
銀行存款100萬元。
2.政府會直接給【企業】貼息,先按照市場利率計算利息支付給銀行,然后政府再計算貼息金額給企業。
核算邏輯:長期借款賬面價值不進行利息貼現調整,長期借款期初賬面價值為實際收到的借款金額,政府利息貼現沖減各期利息支付對應的費用。
d:銀行100萬。
丙:長期貸款——本金100萬。
第一筆利息支付:100 * 9/12=7500元,其中100 * 3/12=2500元由企業承擔,5000元由政府折價支付給企業。
在建工程7500
應付利息是7500。
d:其他應收款5000元(政府要償還企業的貼現)。
c:在建工程5000
九、損益表顯示
1.[其他收入]項目在[營業利潤]項目之上,與[其他業務收入]地位相同。
2 .與日常活動無關的,計入[營業外收入]
3.成本降低,在各種成本項目中是看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