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預估費用怎么處理?
下面這篇文章是彭懷文關于輕松納稅的。
去年賬戶里的費用估計有8萬。今年最終結算前,收到約6萬張票,包括成本票和費用票。最終結算直接增加了2萬元左右。但是在賬戶里應該怎么做?我寫下來了嗎?第二步,我覺得網上眾說紛紜。其中不夠的2萬票的差價直接算改,或者賬戶里很難處理這個預估。
回答:
1.估計不能亂用。
現在在實踐中,一些企業或者一些會計人員,在企業有利潤的情況下,需要提前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時候,只是隨意“估計”一下成本或者費用,而這些“估計”的成本或者費用,在當期根本就沒有發生。
即使后來能通過一些渠道找到一些發票來彌補“暫估”的“窟窿”,但還是經不起稅務局的檢查。這種隨機估計是對《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典型違反;如果為了彌補后面“暫估”的“窟窿”而找一些亂七八糟的發票,也可能涉及到接受假發票等問題。
在行業內,公司或會計師往往完全忽略了企業的稅務風險。為了讓客戶暫時開心,他們打著為客戶“稅務籌劃”的幌子。客戶企業只要需要預繳所得稅,就會隨意“估算”。
亂用“估計”是非常危險的。
2.“估計”的正確會計和稅務處理
(一)費用的“暫估”
對于費用,幾乎所有的會計課程都不用“估計”這個詞。
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實存在費用已經實際發生,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收到對方的發票,甚至沒有向對方付款的情況。例如,某企業在電視臺投放廣告,每月費用106萬元,但12月份因資金緊張,未能按約定在月底前付款,也沒有收到電視臺的發票。
無論會計處理還是稅務處理,該企業12月份的廣告費都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處理。
12月會計分錄:
借:銷售費用-廣告費100萬元。
貸:應付賬款——某電視臺100萬元。
(注:以上會計分錄與存貨采購的暫估分錄非常相似)
第二年1月,我交了12月的廣告費,收到了電視臺的特價票:
借:應付賬款——某電視臺1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6萬元。
貸款:銀行存款106萬元。
稅務處理:由于12月份預計的廣告費是企業實際發生的,且發票是在次年5月31日前收到的,因此可以稅前扣除。
(2)存貨的估計
存貨預估,大部分會計都會有這方面,我就不贅述了。
存貨暫估需要在下月初自動沖回暫估會計分錄;如果下個月收到發票,按正常進貨進行會計分錄;如果下個月還收不到發票,到月底再繼續做會計分錄進行預估;以后每個月都差不多。
對于存貨暫估,企業要按流程辦理入庫手續,后期是否收到存貨發票不影響存貨的收發。因此,對于存貨估計,需要通過入庫和入庫手續的“痕跡”來確認業務的真實發生和時間。
(3)“暫估”和最終結算的稅務調整
如前所述,企業只要是真實發生的業務,就只能“預估”,然后在匯算清繳結束前收到發票,按規定可以稅前扣除;如果“暫估”在企業最終結算前仍未收到發票,只需進行增稅,會計不需要進行特別調整,也不會通過“上年損益調整”科目。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企業將要使用的會計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