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來款項就是我們常說的六大往來: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
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很好理解,但要提前理解這兩個應收賬款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因為雖然應收賬款中包含了“收款”二字,但它是一個負債科目,而預收賬款中包含了“付款”二字,但它屬于一個資產科目。所以,當把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預付賬款放在一起時,人們往往會陷入一片混亂,尤其是涉及到這些科目之間的重分類和套期保值時,就更麻煩了。有時候在往來賬戶核算比較亂的情況下,如果人員對這些項目沒有清晰的了解,進行調整會很麻煩。
今天老三簡單說說這六個活期賬戶的重分類和套期保值。對于經常賬戶的套期保值和重分類,在進行調整時,主要有三種類型的調整:
1.往來賬戶同時與同一公司的資產和負債掛鉤,需要進行套期保值。
2.經常項目單個賬戶期末余額為負數,需要重新分類。
3.會計交易時,企業會計需要重新分類。
第三個孩子先把這六筆交易分類,撇開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在做稿的時候,這兩個科目的工作人員一般在重新分類調整上沒有問題,主要是應收、預收、應付、預付這四個科目,根據公司是供應商還是客戶可以分為兩類:“兩收兩付”。
公司是供應商(“兩收”):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
公司是客戶(“兩項支付”):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
“兩張收據”
“應收賬款”是公司需要向客戶收取的款項,所以掛靠在“應收賬款”核算上,“預收賬款”掛靠在“預收賬款”核算上,是“兩收”
我們會發現,當需要對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的期末余額用負數進行重分類或套期時,基本上就是這兩個科目之間的重分類和套期,即重分類和套期基本上存在于“兩個收款”之間。讓我舉幾個例子:
例1:期末甲公司應收到乙公司100萬元,同時乙公司應預收100萬元。此時,在調整時,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需要進行套期:
借:b公司預付款-100萬。
貸:應收賬款-b公司100萬。
例2:期末甲公司應收到乙公司款項-100萬元,需提前重分類為應收賬款。調整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b公司100萬。
貸款:預付款-b公司100萬。
例3:A公司期末預收B公司款項100萬元,這部分應收賬款需要重分類為預收賬款。
借:應收賬款-b公司100萬。
貸款:預付款-b公司100萬。
從上述三個重分類或套期的調整分錄來看,都是兩筆收款之間的套期或重分類。如果對方公司只是本公司的供應商,本公司與對方公司之間的交易一般只會以“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進行核算(此處不考慮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如果對方公司只是本公司的客戶,本公司與對方公司之間的交易一般只會用“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進行核算(此處不考慮其他應收賬款和其他應付賬款);如果對方公司既是本公司的客戶,又是本公司的供應商,這種情況下的核算可能會相對“混亂”,要看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
但大多數情況下,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的期末余額是負向重分類或套期的,基本存在于兩筆收款之間。
“兩次付款”
“應付賬款”是公司需要支付給供應商的錢,所以它與“應付賬款”會計相聯系,并“預付”
我們會發現,當需要對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的期末余額進行重分類或套期時,基本上是這兩個科目之間的重分類和套期,即重分類和套期基本上存在于“兩個付款”之間,舉幾個例子:
例1:甲公司期末應支付乙公司100萬元,同時預付乙公司100萬元。此時,在調整時,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需要進行套期:
借:應付賬款-b公司100萬。
貸款:預付款-b公司100萬。
例2:A公司期末應支付B公司-100萬元,這部分應付賬款需要重分類為預付賬款。調整分錄如下:
借:b公司預付款-100萬。
貸:應付賬款-b公司100萬。
例3:A公司期末預收B公司款項100萬元,這部分應收賬款需要重分類為預收賬款。
借:b公司預付款-100萬。
貸:應付賬款-b公司100萬。
大多數情況下,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的期末余額是負向重分類或套期的,基本存在于“兩筆款項”之間。
另外,有些朋友可能會疑惑,為什么“兩次收款”的例2和例3與“兩次付款”的例2和例3的調整分錄完全一樣。的確,是一樣的。當往來賬戶期末余額為負數進行重分類時,負數最終會變為“0”,所以會出現這個結果。
以上是對應收、應付、預付款之間的重分類和套期保值的說明。
在實踐中,有一種重分類的特殊情況,即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會計(即往來賬戶的科目不正確)需要進行重分類和調整,例如:
例1:A公司本期向供應商C租用場地,并支付定金10萬元。通過“預付賬款”的核算,這部分“預付賬款”需要重新分類,調整為“其他應收款”,調整分錄如下:
借方:其他應收款100,000。
貸款:預付10萬。
例2:甲公司本期向母公司借款1000萬元。通過“預付款項”的核算,這部分“預付款項”需要重新歸類為“其他應收款”,調整分錄如下:
借方:其他應收款1000萬。
貸款:預付1000萬。
例3:甲公司本期將自有房屋出租給乙公司,收取定金10萬元,甲公司將其轉入“預收賬款”核算,需調整為“其他應付款”核算。調整分錄如下:
借條:預付10萬。
借款:其他應付款100,000。
關于企業的會計處理,當對往來賬戶進行重新分類和調整時,并沒有一定的規律。要看企業具體情況,按照正確的核算進行調整。
以上是對往來賬戶套期和重分類的介紹,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要復雜得多,特別是對于規模較大或客戶、供應商較多,交易頻繁的企業,往往耗時較長,而且往來賬戶的重分類調整和套期往往受企業財務人員水平和會計處理習慣的影響。
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甲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200萬元(未經)如下:
應收賬款-B公司100萬
應收賬款——丙公司200萬
應收賬款-D公司-100萬
甲公司“預收賬款”期末余額600萬元(未經)如下:
預收賬款-E公司700萬
預收賬款-公司400萬荷蘭盾
預收賬款-G公司500萬英鎊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制作“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兩張收據”)的底稿時,需要對期末余額為負的部分進行重分類:
負應收款項的重新分類:
借:應收賬款100
貸:預收賬款100
預先收到的負數的重新分類:
借方:應收賬款500
信用:預付500英鎊
“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未經的應收賬款金額負數重分類調整金額其他調整金額=200 100 500 0=800萬。
“預收賬款”期末余額=未的“預收賬款”金額-重新分類調整的負金額
如果公司客戶很多,對方單位負數多,核算混亂,這時候調整會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