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開始,所有企業都將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下稱“新收入準則”)給企業財務報告帶來諸多影響,財務人員需要根據新收入準則重新規劃會計核算方法。
下面以購銷合同為例,通過不同事例說明業務類型和合同內容的細微變化也會引起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
天津某模具有限公司(下稱“模具公司”)接受甲汽車公司的采購訂單,產品為A型模具。購銷合同于2019年9月20日簽訂。合同內容顯示:產品不含稅金額500萬元,增值稅金額65萬元,產品交付時間為2020年2月20日。貨款支付方式為分期付款,合同簽訂日后3天支付20的貨款,產品交付后30天支付30的貨款,產品驗收合格后30天支付50的貨款。模具公司于貨款支付當天開具相應金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2020年4月20日產品驗收合格,產品成本為400萬元。
【例1】模具為通用產品,合同約定如果甲公司單方面解除合同需要支付違約金100萬元。那么,模具公司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呢?
根據新收入準則第二章第四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企業應當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是指能夠主導該商品的使用并從中獲得幾乎全部的經濟利益。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屬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履約義務;否則,屬于在某一時點履行履約義務:
(一)客戶在企業履約的同時即取得并消耗企業履約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二)客戶能夠控制企業履約過程中在建的商品。
(三)企業履約過程中所產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該企業在整個合同期間內有權就累計至今已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款項。
具有不可替代用途,是指因合同限制或實際可行性限制,企業不能輕易地將商品用于其他用途。有權就累計至今已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款項,是指在由于客戶或其他方原因終止合同的情況下,企業有權就累計至今已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能夠補償其已發生成本和合理利潤的款項,并且該權利具有法律約束力。
根據《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第一條第六款的規定,“待轉銷項稅額”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已確認相關收入(或利得)但尚未發生增值稅納稅義務而需于以后期間確認為銷項稅額的增值稅額。
參考上述規定,逐一判斷各項條件。模具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甲公司無法使用該模具產生收益,同時也無法控制在制的模具。生產一旦開始,如果甲公司中途終止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將無法保證在整個合同期間都可以足額彌補模具公司已履約部分所發生的成本。模具作為通用產品也并非具有不可替代用途。
綜上所述,本業務屬于在某一時點履行履約義務,即在模具產品經甲公司驗收合格時確認收入。
模具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2019年9月,收到20的貨款:
借:銀行存款 113
貸:合同負債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5
2020年2月,產品交付:
借:發出商品 400
貸:庫存商品 400
2020年3月,收到30的貨款:
借:銀行存款 169.5
貸:合同負債15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9.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7.5
2020年4月,產品驗收合格:
借:應收賬款 282.5
合同負債 2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
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 32.5
借:主營業務成本 400
貸:發出商品 400
2020年5月,收到50的貨款:
借:銀行存款 282.5
貸:應收賬款 282.5
借: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32.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2.5
2020年6月,確認季度企業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12.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5
【例2】模具為甲公司的專門定制產品。合同約定如果甲公司單方面解除合同,模具公司有權就該業務已發生的成本和利潤收取補償金。截至2019年12月,模具的實際生產進度已經達到60。那么,模具公司又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呢?
根據新收入準則第二章第十二條的規定,對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企業應當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但是,履約進度不能合理確定的除外。企業應當考慮商品的性質,采用產出法或投入法確定恰當的履約進度。其中,投入法是根據企業為履行履約義務的投入確定履約進度。
再結合新收入準則第二章第十一條的規定,逐一判斷各項條件。模具屬于專門定制的產品,企業不能輕易地將商品用于其他用途。
根據合同約定,在甲公司中途終止合同的情況下,模具公司有權就累計至今已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能夠補償其已發生成本和合理利潤的款項。同時,模具公司亦能夠合理確認履約進度為60。綜上所述,本業務屬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履約義務,即從開始生產至驗收合格這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
模具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2019年9月,收到20的貨款:
借:銀行存款 113
貸:合同負債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5
2019年12月,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 226
合同負債 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
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 26
借:主營業務成本 240
貸:合同履約成本 240
借:所得稅費用 1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5
遞延所得稅負債 10
2020年3月,收到30的貨款:
借:銀行存款169.5
貸:應收賬款 169.5
借: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 19.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9.5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7.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7.5
2020年4月,產品驗收合格:
借:應收賬款 226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
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 26
借:主營業務成本 160
貸:合同履約成本 160
2020年5月,收到50的貨款:
借:銀行存款 282.5
貸:應收賬款 282.5
借: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32.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2.5
2020年6月,確認季度企業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1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2.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5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確認收入的會計分錄中,待轉銷項稅額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并未達到13。這是因為之前收到貨款時已經確認了部分銷項稅額。
同時,不同的會計處理會導致相鄰兩個會計年度的利潤發生轉移,這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會計核算方法,確保企業年度財務報告的準確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中國會計報
生產模具的會計處理怎么做,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生產模具的會計處理怎么做?
和一般工業企業的會計處理是一樣的。
自制模具如果是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試制模具,應合理劃分應分別確認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的金額
如果不涉及新技術開發而而是正常生產用模具的制造費用,應核算為固定資產。
當然,如果企業自身制定的固定資產價值標準比較高,或者部分模具使用壽命較短,那么對這部分模具可以作為低值易耗品核算。
生產模具的會計處理相關閱讀
購買模具的會計分錄怎么寫?
模具所有權屬于公司的,入固定資產,依據會計政策折舊。
借:低值易耗品 / 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模具屬于為這一批材料一次性使用的,按合理方法分攤轉入該批材料成本。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帳款
以上就是數豆子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生產模具的會計處理怎么做的全部內容了,購買模具的會計分錄怎么寫?獲取更多財務知識,請聯系窗口答疑老師。 【導讀】1、企業購入新模具且取得對應發票,會計分錄為借: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2、使用新模具時進行攤銷,根據費用所屬部門計入相關科目,借:制造費用-低值易耗品攤銷,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購入新模具會計分錄
1、企業購入新模具且取得對應發票,會計分錄為:
借: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使用新模具時進行攤銷:
借:制造費用——低值易耗品攤銷(根據費用所屬部門計入相關科目)
貸: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
企業購入新模具取得對應發票然后攤銷,應當通過“周轉材料”相關二級科目以及“制造費用”等科目核算。低值易耗品是指單項價值在規定限額以下并且使用期限不滿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實物形態的勞動資料。制造費用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正準備參加
廣州會計培訓
,
的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
惠州會計培訓
、
東莞會計培訓
、
深圳會計培訓考試
、
相關知識記得關注學樂佳會計培訓官網。最后祝愿小伙伴們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