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一般做這幾個結轉分錄:
1,結轉本月領用的原輔材料,
借:生產成本(主要材料)
借:制造費用(輔助材料)
貸:原材料
2,結轉本月制造費用,
借: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3,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4,結轉本月銷售產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5,結轉損益(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6,結轉損益(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貸:其他業務支出
貸:管理費用
貸:營業費用
貸:財務費用等等
對初學的人來說的基本原理并不深澳,但熟練掌握處理的,卻需要一個過程。在編制時,初學者對之間的
結轉往往難以把握。
所謂結轉,指期末結賬時將某-賬戶的余額或差額轉入另-賬戶。這里涉及兩個賬戶,前者是轉出賬戶,
后者是轉入賬戶, -般而言,結轉后,轉出賬戶將沒有余額。
下面以制造業為例,結合資金運動的過程,對《基礎會計》中的結轉分錄作-探討。為簡便起見以下例題不考慮。
一、 供應過程的結轉
供應過程是生產原料的儲備階段是指支付到材料驗庫的采購過程。例1 :東方公司采購甲材料5000公斤,
單價10元,采購500元,開出轉賬支票支付,材料尚未入庫。編制分錄:借:物資采購(或在途材
料)50500,貸;存款50500。例2 :上述材料驗庫,按其實際成本轉賬。借: 50500 ,貸:物資采購
50500。此筆結轉分錄初學者可以這樣理解,在途材料減少,庫存材料增加,即將在途材料轉至庫存材
料。這里需要說明兩點:其,在《基礎會計》中由于不涉及材料成本差異,不存在計劃成本,所以物資
采購可視同在途材料。其二,材料的采購成本應包括買價和采購兩部分。
二、生產過程的結轉
生產過程是制造業生產經營過程的中心環節,其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料、工、費,分別指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該過程主要設置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等賬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計入
生產成本,借:生產成本,貸:應付、原材料等,制造費用則間接轉入生產成本。如何理解制造費用的間
接轉入?制造費用是一個集合分配賬戶,企業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先
通過制造費用歸集,借;制造費用,貸:原材料、應付等,期末再按-定的標準(如生產小時)分配結轉到
生產成本中,即借:生產成本,貸:制造費用。需要說明的是企業通常生產多種產品,制造費用的不僅是
為了成本控制,而且要滿足企業計算損益的需要。為枇,制造費用必須按適當的標準分配計入各成本對象
的產品成本。當然,若
企業生產單一產品,制造費用可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不存在分配的問題。
經過一定的生產加工過程,產費用歸集在”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該借方發生額并非本月完工產品的
成本,而是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比較復雜已超出了《基礎
會計》的范疇,為便于理解,我們通常假定當月產品全部完工入庫,這樣結轉本月院工入庫產品的實際成
本。例3 :東方公司生產A、B兩種產品(成本10元) ,生產成本的借方發生額A : 10000元, B : 20000元,
A產品全部未完工, B產品2000件全部完工,編制結轉分錄為借: 庫存- B 20000,貸:生產成本
B20000。生產完江之后,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料、工、費)全部結轉到庫存賬戶中。A產品全部未完工,
則不予結轉,留待下月繼續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耗費需要從收入中得到補償,庫存進入市場流通,實現
的回籠,這樣便進入下一環節一一銷售過程。
三、銷售過程的結轉
簡單地說,銷售過程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銷售收入的增加, 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貸:主營收入。
二是庫存商品的減少,即結轉已經銷售商品的生產成本。此處結轉初學者在理解上往往存在-定的偏差。
有些同學編制分錄
借:主營成本,
貸:產成本,
問題主要出在知識的前后銜接上,產成本已結轉至庫存商品中去了,這樣處理犯了重復結轉的。銷售的是庫存商品,應該將庫存商品轉至銷售成本。在制造成本法下,商品的銷售成本=單位生產成本x銷售數量。例4 :方公司銷售1000件結轉其銷售成本,借;主營成本10000(10x1000) ,貸:庫存商品10000。此外銷售過程中還會發生銷售費用,銷售稅金(指消費稅、、城建稅等)等。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銷售稅金的結轉。例5 :結轉東方公司應上交的銷售稅金1000元。大多數初學者對此無從下手,企業負擔的銷售稅金計入主營稅金及附加帳戶的借方,應交未交稅金形成-項計入應交稅金的貸方, 故分錄為借:主營稅金及附加1000 ,貸:應交稅金1000 ,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般人的增值稅是價外稅,與當期損益無關,所以增值稅不通過主營稅金及附加賬戶核算。至于銷售過程發生的其他在此不作詳述。
四、成果的結轉
利潤是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 , 是綜合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務成果的結轉主要是兩筆分錄。其是各收入、收益類賬轉至本年利潤的貸仿;其二是費用支出類賬結轉至本年利潤的借方,分別表現為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收益,
貸:本年利潤和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等。
對此結轉分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收入類賬戶增加本年利潤,故轉至其貸方,支出類賬戶減少本年利潤,故轉至其借方。我們可從另一角度理解,與本年利潤賬戶發生關系的都是損益類賬戶,各損益類賬戶結轉后都沒有余額。收入類賬產平時發生時登記在貸方,為將其轉平,應該結轉其相反方向借方,根據借貸記賬規則,借:收入類賬戶,貸:本年利潤。至于費用、支出賬戶的結轉則與之相反。通過上述兩筆結轉分錄,本年利潤賬戶的貸與借方軋差,便可計算出利潤總額(若借方大于貸方則為虧損)。以此為基礎,便可計算結轉,是-項費用,同樣應沖減本年利潤,即借:本年利潤,貸:,經過此筆結轉 ,本年利潤的貸仿余額則為凈利潤。
五、年終有關賬項的結轉
本年利潤賬戶的余額表示年度內累計實現的凈利潤或凈虧損,該賬戶平時不結轉,年終一次性地轉至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賬戶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
如為虧損則作相反分錄。年終利潤分配各只有未分配利潤有余額,需將其他轉平,借: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貸;利潤分配一提取盈余 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至此,所有結轉分錄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包號。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工作中,賬冊登滿一頁時,發生額合計和余額轉入頁,以及年終將舊賬余額轉入新賬,亦稱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