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佩德羅巴拉莫's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在當今中國,的主流會計中,會計的對象是資金的流動,而借款法是說明資金流動的手段。
這就是借用符號的意義,不同于“左右”、“上下”、“增減”的明確符號。“借”意味著資本運動的結束,“貸”意味著資本運動的開始。
在歐洲,的銀行業發明了“借貸”這個詞之后,資金的流動就很容易用“借貸”這個符號來表達了。即使在現代,在銀行辦理“放款”卡、審批“貸款”等涉及資金的場景中,也使用“放款”的象征意義。
然而,現代會計擴大了資金的概念。資金的運動不一定指貨幣資金的運動(狹義),也可能指非貨幣資金的運動(廣義)。比如資金從貨幣資金(如銀行存款)流向采購資金(如原材料),再流向生產資金(如生產成本),再流向倉儲資金(如庫存商品),最后流向銷售部門(如主營業務成本)
這種非貨幣形式的資本運動也被現代會計納入核算對象,即借款法核算,在擴大資本概念外延的基礎上,變相擴大了“借款”的含義。——不一定對應狹義資本流動的終點和起點。
之所以能夠進行,是因為現代會計的創始人們驚喜地發現:即使把資金運動的概念從狹義推到廣義,銀行業的借貸語言只要用小學水平的“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就可以推廣到所有行業的會計,而且不違背賬戶增減規律和會計平衡。這樣,銀行業這種既能反映資金的來龍去脈,又便于核對會計余額的借貸語言,成功壟斷了會計的底層邏輯,讓會計看起來非常專業、科學、科學。
不幸的是,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被借貸奇妙平衡裝點的會計分錄,時,只是簡單地通過背誦會計恒等式“資產成本=負債的所有者權益收入”(等式左邊借款增加,等式右邊貸款減少增加)來記憶會計分錄,并把這個習慣付諸實踐。每當遇到一筆交易或事項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應該用什么賬戶進行核算,然后想到使用的賬戶是增加還是減少,最后根據賬戶屬性的增減規律推斷應該寫在借方還是貸方。其實是本末倒置。
如果你了解每一筆要核算的交易或事項的資金運動流向,你可以直接從資金運動的起點(貸方)寫到終點(借方)。詞條自然生成,有一條直路,不考慮增減。為什么要繞道?
正是因為他們在寫會計分錄,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借用符號的意義他們只是從增加或減少開始,所以他們認為借用只是一個沒有明確意義的符號,甚至認為不需要這樣的問題,比如這個問題的一些答案以及類似的問題。
有時候真的不用跟他們講道理。如果他們有耐心聽你的邏輯,他們就已經知道有東西可以借了,不會停留在認知的青銅層面。青銅級就是青銅級,廢金屬很難變成黃金。
其實他們自己的邏輯也是不一致的,說服他們的好辦法就是永遠不要在他們面前展現全貌,而是用他們的邏輯打自己的臉:
如果借的符號完全沒有意義,為什么全球統一體系會使用生活中常見的“借”和“借”這兩個詞?為什么不用“干”、“坤”、“陰”、“陽”等有文化意義的符號?
如果說借貸這兩個符號只是用來根據已知的賬戶屬性推斷賬戶增減規律的話,那么為什么在中國會計史上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增減法”之后又變回了“借貸法”?了解歷史嗎?
如果增加或減少是原點,為什么會計分錄不寫“增加:XXX減去:XXX”?僅僅是提高核算門檻還是假裝被迫以貸款代替增減?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即使你相信借用符號有意義,你也沒有理解借用意義的本質。
稍微有點腦子的,大一基礎課都不會聽老師的。“借貸只是一個符號,沒有任何意義。”你的老師權威嗎?你怎么不知道北大教授說過“借出表示資金去向,借出表示資金”?方式,現在網絡這么發達,學而不思,單純靠死記硬背,怎么過會計這一關?
心去哪里,身體就去哪里。
你說借沒有意義。真的不需要在你面前表現出意義。你加班加點,課后死記硬背。大腦反射弧繞過加減法的彎路需要更多的時間,不影響財務工作和會計研究。
你說借才有意義。它真的能在現金流量表和財務關系排序上幫到你,幫你在更深層次上擊敗所有阻礙你進步的高價值分錄,甚至有可能修改會計準則,發明會計分錄至少新的準則分錄來的時候,一眼就能穿過它的x光。
關鍵不在于你覺得借貸是否真的有意義,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借貸的方法。
我理解了之后,你可以說這沒有任何意義。我就狹義的理解為,非貨幣資金運動的核算只是貨幣資金運動核算的一個比喻,貨幣資金核算的方法(借貸法)只是拿來推廣的。推廣后,借貸保留了流入流出的固定規律,但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說它代表資本流動有狹義和廣義之爭,說它代表價值流動更為恰當。
否定之否定不是最初的肯定。
一個會計學教授說的“借款只是一個符號”和很多人解讀的“借款在中文里沒有意義”是兩回事,也是兩個層面。
如果你同意,你可以點一個贊。
半信半疑,收起來備用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同意,我大概知道你哪里理解的跨欄。雖然你不認同,但總比那些沒腦子的人看了我的回答,聽了“借沒啥意思”這個詞,說“我當初還以為借有點意思”強多了。畢竟我有自己的邏輯和想法,我現在就一個一個的擺脫。如有遺漏,歡迎評論區交流!
你舉的資本運動的例子很明顯,但能否用借用符號的含義來解釋一些難以理解的詞條?
請參考https://www.zhucesz.com/
“錢從出借人流向借款人”這種借貸語言中你幾乎看不懂的詞條,都在這里填補了邏輯根源的漏洞,評論區也有很多精彩的補充問答。
我可以應用資本運動規律說出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賬目,但說到損益賬,我實在無法理解,貸記損益賬就意味著增加!這一點我不明白。沒有必要給我一整篇論文。
撥:中的鏈接解釋了為什么借記主營業務的收入在減少,中的鏈接將結合損益科目的特殊性解釋為什么貸記損益的科目在增加(收益科目和費用科目實際上是利潤科目的借貸方拆分):https://www.zhucesz.com/
(3)你說借是流入,貸是流出。顯然,流入是好事,流出是壞事。借貸可以按照好事壞事來理解嗎?畢竟,同一個基金運動有好有壞的方面,這與中國's古代陰陽轉化的哲學不謀而合。
摟抱:沒那么簡單。你的邏輯環有缺口,能推導出這么荒謬的結果,但也是個有趣的想法。我也很認真的回答:https://www.zhucesz.com/
你說的太復雜了,理解這個需要太多時間。最好用會計恒等式記住增減規律,一勞永逸,不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摟抱:學習方法,哲學等方面我不多講。每個人學習甚至認識世界的套路都不一樣,但是記憶派和理解派的交鋒也可以很有邏輯。如果你在猶豫該走哪條路或者沒有想太深,可以參考:https://www.zhucesz.com/
我覺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可取,但是了解自己的水平太費時間了。我是一個組合家,我就想弄明白為什么會計恒等式“資產成本=收益、負債、股東權益”左邊是借增貸減,右邊是借減貸增,這樣就結合了背校和理解校的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理解了大部分分錄。
摟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節省時間和腦細胞,看https://www.zhucesz.com/
這些文章或回答已被整合到我的專欄《會計底層邏輯》。歡迎閱讀。里面的每一句話都好吃半個小時。如果你胃口不夠,來《道家視角下的會計賬表》我公司《會計數據》系列文章,榨干你的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