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現資產的會計分錄主要涉及兩種情況,即商業匯票貼現、貼現、再貼現的款項,貼現到期時應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如何對貼現資產進行會計分錄
(資料圖)
商業票據貼現、再貼現、再貼現的相關分錄如下:
借:貼現資產——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
貸款:吸收存款——貼現申請人賬戶。
貼現資產的利息調整——
借方:貼現資產利息調整——
貸款:利息收入
折扣到期時要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方:存入——付款人賬戶(或從中央銀行存款)
貸款:貼現資產——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
借方:貼現資產利息調整——(或存放中央銀行的款項)
貸款:利息收入
貼現資產占什么
貼現資產核算企業(銀行)在商業匯票貼現和貼現業務中籌集的資金。企業(銀行)買入的即期外幣票據也通過本科目核算,可按貼現類別和貼現申請人進行明細核算。商業銀行通過“貼現資產”科目核算商業票據的貼現、再貼現和再貼現。
貼現資產的借方余額反映了什么?
會計實務中的貼現資產是指“貼現資產”賬戶,屬于資產類。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辦理貼現、現金貼現等業務取得的資金。
票據貼現業務
票據貼現是指票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為了在票據到期前獲得資金,將票據權利轉讓給銀行的票據行為。目前商業銀行貼現票據主要是商業匯票。根據承兌人的不同,商業匯票可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所有商業匯票均登記在冊,允許回撥,最長期限不超過6個月。嚴格來說,票據貼現業務是貸款的一種,但貼現與一般貸款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銀行的資產業務,都是借款人的融資方式,銀行都要收利息。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標的不一樣。貼現貸款以持有人(債權人)為借貸對象,普通貸款以借款人(債務人)為借貸對象。
2.反映的信用關系不一樣。貼現貸款反映的是銀行與持有人、出票人、承兌人、支持人之間的信用關系,普通貸款反映的是銀行與借款人、擔保人之間的信用關系。
3.利息計算的時間不同。貼現貸款在放款時收取利息,普通貸款在到期時(或定期)收取利息。
4.貸款期限不一樣。貼現貸款通常是期限不超過6個月的短期貸款;一般貸款分為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
5.資金的流動性不一樣。貼息貸款可以通過再貼現、現金轉移等方式提前回收資金,一般貸款只能在到期時回收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