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舊會計分錄
貶值的會計分錄。
1.計提折舊時,會計分錄為33,360。
借:管理費
生產費用
銷售成本
貸款累計折舊:
2.固定資產發生減值時,需要計提減值準備,會計分錄為33,360。
借:資產減值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
貸款: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用于清理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包括33,360。
借:清理固定資產
累積折舊
貸款:固定資產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貸款:固定資產清算
借:清理固定資產
貸款:營業外收入
借:營業外支出
貸款:固定資產清算
折舊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累計折舊分為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和年數總和法。累計折舊的計算公式如下:
1、平均年齡法: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每個工作量的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折舊額=當月工作量*每個工作量的折舊額。
3.加速折舊法:
(1)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固定資產的期初賬面余額和雙倍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該方法為加速折舊法,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年折舊=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年折舊率。
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前兩年內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
也稱全壽命法,是將固定資產扣除凈殘值后的凈值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來計算年折舊額。
年折舊率=可接受使用年限之和/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貼現率/12。
以上文字是我們對會計分錄關于折舊計提的介紹。如果你想在折舊計提上練習會計分錄,你可以寫如上。折舊計提是會計工作中常見的事情,在實踐中也很簡單。唯一需要大家關注的是什么?它可能是借貸和會計科目。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是否存在暫時性差異?
以公允價值計量其他權益工具會產生暫時性差異,該暫時性差異將被計入其他綜合。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其他綜合收益等。
交易資產和其他權益工具有什么區別?
一.不同的定義
交易性資產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資產。
第二,會計處理不同
交易性資產的會計處理
1.初始測量
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已到達付息期但尚未收到的利息或已宣布但尚未收到的現金股利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借:交易資產-成本
應收股息/應收利息
投資收入(交易成本)
貸款:銀行存款
2.跟蹤測量
一般原則:資產負債表日以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1)反映公允價值的變動
贊賞:
借:交易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款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貶值: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款:交易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此類資產不折舊。
(2)持有期
借: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雙面)
貸款:發票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收到的利息或已宣布但尚未收到的現金股利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借入: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成本(公允價值與交易成本之和)
應收股息
借出:銀行存款等。
2.跟蹤測量
欣賞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貸款: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貶值
借: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貸款: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3)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布支付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貸款:投資收益
3.在處置時
一般原則:
售價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留存收益;
將原直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轉出,計入留存收益。
借:銀行存款
貸款: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可貸款)
盈余公積(可貸)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可貸)
同時:
借: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貸款: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反之亦然
上述信息是我們針對‘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是否存在暫時性差異?’這個問題的詳細回答。現在我們都明白了,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是有暫時性差異的。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把這種暫時的差異放在其他合成中。此外,企名網分享了交易資產和其他股票工具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