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調價時如何寫會計分錄的知識,也講解一下調價時如何做會計分錄。如果你不能解決你的會計分錄問題,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1.如何調整會計分錄?的商品價格
2.商品調價上漲后,會計分錄如何記憶?
3.對于企業的商品調價單,會計分錄應該怎么做?
如果這批貨已經結算并計入去年的報表,就不需要再調整了。已經成為歷史成本。
如果銷售的商品還沒有結算(沒有計入去年的利潤表),今年直接按新價格計入成本就可以了。
如果發生退款,將作為銷售退回,并對賬戶進行對賬。
借方: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 (78-68)
貸款: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10
同時
借方: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
商品調價不需要做分錄,就是賣到一個高價點,然后利潤就高了(如果成本不變)
借入應收賬款(相關科目,暫用應收賬款)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科目,如賣出數量1000,以前是5760,現在只有586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當然,漲價可能與進貨成本有關,也可能與員工工資上漲有關。屆時會根據實際情況對相應科目進行改進。
:
物價上漲是指價格總水平的普遍上漲。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之一。一些商品價格的上漲,如牛肉或房租,不是通貨膨脹。因為一些商品的價格上漲,而其他商品的價格可能下降,這兩者相互抵消。只有各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普遍上漲,貨幣的購買力才能降低。
漲價的形式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隱蔽的。如果采取降低產品質量、憑證供應等價格管制措施,價格表面上看起來并沒有上漲,但如果放松價格管制,價格一般會上漲,所以這是隱性通貨膨脹。
從總需求的角度來看,價格上漲的原因在于總需求增長過快,總供給不足,或者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超過了當前價格下可提供的供給,所以價格總水平上漲。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和凈出口。
從總供給的角度分析了價格上漲的原因。供應就是生產。根據生產函數,生產取決于成本。所以從總供給來看,價格上漲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著只有高于以前的價格水平,才能達到和以前一樣的產出水平,即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以減少國民收入,提高價格水平,這就是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
把總需求和總供給結合起來,價格上漲的原因。物價上漲的根源不是單一的總需求或總供給,而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物價上漲是由需求推動的,即過度需求的存在導致物價上漲,會增加工資,從而供給成本的增加會導致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
如果價格上漲是由成本開始的,即成本增加導致價格上漲,那么如果總需求沒有相應的增加,工資的增加最終會減少生產,增加失業,從而停止成本導致的價格上漲。只有在成本推動,總需求增加的情況下,這種漲價才會持續。
如果在商品調價中不需要做分錄,就賣到一個高價點,未來利潤高(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借應收賬款(相關科目,暫用應收賬款)借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科目,比如賣1000,以前是5760,現在只有586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當然,價格上漲可能與進貨成本有關,或者員工工資會增加。希望對你有幫助!
通過以上對如何寫會計分錄和會計分錄調價的講解,相信作為會計的你一定深有體會。如果你不能解決你的會計分錄問題,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