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是指生產某種產品的基礎原材料,是生產過程起點所使用的產品。企業通常設置“原材料”科目進行會計處理。會計分錄應該如何對待原材料?
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1、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
(1)購買環節:
材料已經驗收入庫,貨款已經支付或商業匯票已經開出并承兌(貨款已經到賬):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已付、已收、已承兌)/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應付票據(商業匯票)。
貨款已支付或商業匯票已開具并承兌,但材料尚未到達或驗收入庫(貨款尚未到達);
借:在途物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等。
驗收入庫后: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貨款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單據回執】(未付款到貨):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
月末未收到文件的,按暫估價值入賬: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預計應付賬款
下個月初,《紅字》對會計分錄:原作進行了消毒
借:原材料(紅色金額)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紅字金額)
收到發票賬單后: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等。
預付時:
借方:預付款
貸款:銀行存款
當材料被接收和接受儲存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預付款(一站到底)
補足貨款時:
借方:預付賬戶(實際支付-預付)
貸款:銀行存款
(2)發送材料
用于生產和經營的材料: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制造成本(間接材料成本)
銷售費用(銷售環節消費)
管理費用(行政消費)
R & amp支出(R & ampd鏈接消費)
貸款:原材料
銷售材料的結轉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款:原材料
2、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1)貨款已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貨款已到):
按實際成本計入材料采購:
借方:材料采購(借方,實際成本)[在計劃成本法下,材料采購作為中轉點]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必須按實際稅額計算)
貸款: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等。
根據計劃成本定價的原材料收入: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貸,計劃成本)[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入、發出、結存均按計劃成本計價]
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方:材料成本差異(借方超支)
貸款:材料采購
反之亦然(信用儲蓄)
(2)貨款已支付,但材料尚未驗收入庫(貨款未到):
借入:材料采購(實際成本)[功能同實際成本法下的“在途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
(3)貨款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貨款未到):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在計劃成本法下,材料采購作為中轉點]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
同時: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入、發出、結存均按計劃成本計價]
貸款:材料采購(計劃成本)
借方:材料成本差異(借方超支)
貸款:材料采購
反之亦然(經濟不景氣)
(4)材料已入庫,但發票、票據未收到。在月末,應根據預計的計劃成本對它們進行核算。
3.發送原材料
發布時:
借方: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生產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成本
貸款:原材料(計劃成本)
在期末分配成本差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