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商品毀損,賬務處理:
1.在處理之前批準條目
借:處理流動資產的流失和溢出?
貸:庫存商品貸:應交稅費-進項稅轉出(如果原本沒有拿到稅單,則不需要轉出)
2、經批準后,根據損失原因。轉入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庫存三倍損失意味著什么?
第一層損失:
存貨占用了企業的營運資金,增加了資金成本和經營風險。庫存擠占企業流動資金,按流動資金貸款利率4。按年利率計算,每年的成本非常大。這個年利率大致相當于市場的平均利潤率。根據我們的經驗,中國市場的平均凈利潤率約為4,而對于一些高度競爭的行業,行業利潤率僅為2左右,而在年,空調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甚至不到1。因此,存貨持有營運資金的成本相對于企業的利潤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第二層損失:
從精益運營的角度來說,庫存過多造成極大的浪費。著名的豐田生產方式概括了企業存在的七大浪費,其中庫存造成的浪費最大。
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大野耐一總,造成的浪費包括:
假設庫存商品超過需求,就需要建倉庫,增加搬運工,把產品運到倉庫存放一段時間再發貨,而不是直接發貨給客戶。
如果有庫存,就要增加庫存管理和維護的成本,防止庫存中的商品被盜或損壞,增加庫存維護的成本;倉庫一旦設立,就要有倉庫管理部門,這就需要相當大的管理工作量;當庫存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有人想到引入昂貴的電腦來管理庫存。
庫存大,庫存物料種類多,容易導致庫存數據不準確。庫存數據不準確,就會出現斷貨,導致決策失誤。
每天滿負荷生產出現短缺時,我們可能會認為產能不足,明年可能會加大設備投入,這可能會使庫存增加得更多。
以上都是庫存過多造成的浪費。從這個角度來看,無效勞動和庫存過多造成的浪費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浪費只會消耗掉銷售利潤的幾個百分點。
第三層損失: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庫存也帶來了第三層損耗,而且第三層損耗更大,更難發現,更隱蔽。不直接體現在費用上,但對企業競爭力傷害很大。庫存的第三層損失包括:供應鏈中庫存越多,對企業決策的約束越大,企業越不能快速反應:庫存時間延長導致產品過時,而產品價格走低是趨勢。庫存越久,降價越多,虧損越大;尤其是PC行業、服裝行業、食品行業;比如夏季新品上市后,由于已經錯過銷售高峰,產品生命周期只有三個月左右,大部分產品會成為滯銷品,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如果持有的庫存多,就需要增加推廣費用。對于庫存商品,大部分促銷方式都是打折降價促銷,會減少企業的收益。這種促銷方式在服裝行業中表現突出,季末特賣是季末清倉的主要方式。因為一般服裝企業總有季末清倉,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發生變化。淡季購買是一種新的購買方式,會影響企業的收入和企業的品牌形象。庫存越多,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度越低。這是供應鏈的基本規律,消費者需求滿足度的降低會直接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