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可以理解為以估計轉銷年度的所得稅率為依據對遞延所得稅款進行計算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一般會對利潤產生哪些影響?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對利潤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收入、成本和費用的變動相對應地增加或減少企業資產或負債,因此資產和負債的變動會導致會計期間內所實現的利潤變動。資產和負債變動引起利潤變動有以下四種情況:
1、負債不變的前提下資產增加,表明企業取得了利潤;
2、資產不變的前提下負債減少,同樣表明企業獲得了利潤;
3、資產增加的增量大于負債增加增量,表明企業獲得了利潤;
4、資產減少的減量小于負債減少的減量,同樣表明企業獲利。
反之,則企業當期利潤表為虧損。所以又有了一個會計期的利潤的確認方法:通過計算和比較期初和期末凈資產進行確認。
在確定資產變動時,所有者在此期間的追加投資和派給所有者的款項必須除外。所以資產負債表法也稱凈資產法,其利潤總額等于期末凈資產減去期初凈資產,再加上本期派給所有者的款項(減資和付給所有者的利潤),再減去本期所有者投資(增資)。
計算公式:利潤總額=期末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本期派給所有者的款項(減資和付給所有者的利潤)-本期所有者投資(增資)
在會計實務中,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可用于核對損益,方便對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