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稅前利潤的定義
息稅前利潤是企業所得稅和非遞延所得稅以外的利潤。它包括了營業利潤、財務利潤和非營業利潤。
息稅前利潤反映了企業在扣除了成本和稅費之后的盈利能力。因此,它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公式:息稅前利潤=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稅費+非遞延收益)。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方法
息稅前利潤(EBIT)是一個公司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表示在扣除財務費用、稅收和利息之后,公司所能獲得的盈余。通常來講,EBIT越高,說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強。
EBIT的計算方法是:
EBIT=公司總收入-營業成本-稅收-財務費用-利息
從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想計算出公司的EBIT,需要知道其總收入、營業成本、稅收、財務費用和利息。對于很多公司來說,這些數字都是公開的,因此不難得出結論。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并不愿意披露這些信息,這就使得EBIT成為一個相對難以估量的指標。
息稅前利潤的應用
息稅前利潤,也稱EBIT(earningsbeforeinterestandtax),是企業經營活動中所取得的直接利潤。所謂直接利潤是企業在去除成本和稅金的基礎上的凈利潤。
估算公司價值時,通常使用“市盈率法”來衡量公司股票的價格水平。一般來說,公司的市盈率越高就表明該公司盈利能力越強、風險越小。而對于不同行業的公司來說,它們所處不同行業都有一個平均水平。因此評估一家公司時需要考慮它同行業內對手之間盈利能力大小。
既然息稅前利潤包含了成本和稅金這些因素,那么評估一家公司時息稅前利潤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了。如何從眾多公司中選出一家上市公司呢?一般來說我們會選出同行業內ROI最高的上市公司作為對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