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產值的定義
工業總產值是指工業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根據會計原則,工業總產值包括了三個方面:
根據這三個方面來衡量,我們可以得出工業總產值的大致數值。不過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國的統計方法不同,所以對工業總產值的統計數字也存在一定誤差。
在我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達到28.03萬億元人民幣,而2017年則是26.93萬億元。很明顯,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相比2017年有所增長。得益于我國工業部門的發展,也使得我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
工業總產值的結構
工業總產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額。工業產品是指企業通過工業生產過程制造出來的、供市場銷售的產品,包括貨物和勞務。
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生產的企業,其中包括制造業企業、農副食品加工企業、采礦企業(僅限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企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達到38.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制造業部門占比78.5%,位居首位。
制造業部門包括食品、服裝、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機械設備、電子信息設備、運輸設備等行業。食品行業領先其他行業,占制造總產值的近三分之一。
工業總產值的變化
工業總產值是企業生產活動的總值。它是企業所有工業產出物中能夠衡量的那部分,由各種不同的因素決定。工業總產值的變化反映出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狀況,因此是衡量工業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從一般意義上講,工業總產值包括3個方面:產出、成本和利潤。其中,產出是企業銷售工業產品、勞務或者服務所獲得的收入;成本包括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能源、人力、設備等方面的費用;利潤就是企業銷售工業產品所獲得的盈余。
根據工業總產值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企業生產情況如何。如果工業總產值逐年上升,說明企業銷售額在不斷增長,生產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相反,如果工業總產值逐年降低,則表明企業面臨著市場競爭壓力較大,生產能力也在逐漸減弱。
因此,要想促進工業發展水平,就必須要保證企業銷售額不斷上升、成本不斷降低、利潤不斷擴大。這樣才能使工廠總是處在盈利狀態并提升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