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毛利潤? 什么叫凈利潤? 有什么區別
毛利潤:是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的差額,即營業利潤或主營業務利潤 簡言之,例如你賣了一件衣服100塊 衣服的成本是20塊 那么此時的毛利潤就是80元。
凈利潤(收益)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后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后利潤或凈收入。
簡單地說:
毛利潤就是你賣一件衣服,這件衣服的進價是20塊錢,你賣了50塊錢,你的毛利潤就是30塊錢,而你賣衣服,你還要有店租,進貨來回的路費,和開店產生的一些費用,這些都要算進去,用毛利的30再減去你那些開支,剩下的就是凈利潤了。
1、計算方式不同
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
凈利潤=毛利潤-所得稅稅金
凈利潤(營業利潤)=營業毛利(毛利潤)-營業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
比如:一萬個蘋果,批發價一元一個,成本一萬,售價二元一個,銷售額二萬,毛利二萬減一萬,等于一萬。但中間還有運輸費五百,工資三千,倉庫五百,各種稅費二千,那么凈利潤就剩一萬減五百減三千減五百減二千,最后剩下四千。
2、間接費用處理不同
毛利潤是收入扣除可以直接分配的成本(如原材料、員工薪酬等)。
而凈利潤是毛利潤的基礎上扣除不能直接分配的成本(如水電費、營業稅等)。
3、稅收處理不同
毛利潤是稅前利潤,而凈利潤是稅后利潤。
4、財務概念不同
毛利潤是收入扣除可以直接分配的成本(如原材料、員工薪酬等),而凈利潤是毛利潤的基礎上扣除不能直接分配的成本(如水電費、營業稅等),更明顯的區別在于,毛利潤是稅前利潤,而凈利潤是稅后利潤。
毛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即主營業務利潤。比如,商品進價100元,售價(不含稅)150元,毛利=50元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也就是利潤表中的最后一行。
毛利潤率計算公式:
毛利率=(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毛利=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
銷售收入=毛利+含稅成本
出售價=a/(1-30%)
稅后利潤(即凈利潤)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對于企業的投資者來說,凈利潤是獲得投資回報大小的基本因素,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凈利潤是進行經營管理決策的基礎。同時,凈利潤也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管理績效以至償債能力的一個基本工具,是一個反映和分析企業多方面情況的綜合指標。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毛利和利潤有什么不同?
兩者不同之處是:毛利是主營業務收入-與收入配比的主營業務成本,看主要經營項目的盈利水平;而利潤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看真正賺錢是多少,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
利潤又分為毛利潤和凈利潤,二者的區別如下:
一.計算不同
1.凈利潤:是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外支出、所得稅,加上其他業務利潤、營業外收入得出的金額。
2.毛利潤是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后的余額。
二.反映不同
1.凈利潤:直接反映反映報告期以營成果。
2.毛利潤: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
三.作用不同
1.凈利潤: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2.毛利潤: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正常來說,毛利潤都是正數金額,而凈利潤有可能是負數金額,且大部分時候毛利潤金額高于凈利潤金額。營業收入減去所銷售產品的成本價就是毛利潤。在經營活動中,以毛利潤的利潤率最高。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拓展資料]
營業利潤是企業在其全部銷售業務中實現的利潤,它包含主營業務利潤。銷售利潤永遠是商業經濟活動中的行為目標,沒有足夠的利潤企業就無法繼續生存,沒有足夠的利潤,企業就無法繼續擴大發展。不少企業老板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面對超低利潤的產品銷售局面,一籌莫展。可是不降價產品就賣不出去,企業更沒法生存,價格降下來了,產品銷量越來越大,可是利潤越來越小,甚至虧本。
毛利潤率和凈利潤怎么算?計算公式
1,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凈利潤增長率=(當期凈利潤/基期凈利潤)*100%。凈利=利潤-所得稅。
2,主要種類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游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于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于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拓展資料:
對于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用公式表示:毛利總額=∑[銷售數量×單位毛利] =∑[銷售數量×(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價)] =∑[分類銷售收入×對應毛利率] =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毛利率 _ 查看剩余1張圖 3/4 計算公式
1.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3.綜合毛利率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4.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毛利潤與凈利潤的關系
毛利潤與凈利潤的關系:毛利潤減去費用等于凈利潤。
因為毛利潤就是收入與成本的差額部分,凈利潤就是毛利潤扣除費用和稅金。
毛利潤是指主營業務收入只減主營業務成本,是公司主營產品的獲利能力表現,是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差。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所得稅以后公司的利潤留存,也稱為稅后利潤或凈收入。
毛利潤與凈利潤是不是一個意思?
凈利和毛利的區別在于利潤的不同。毛利是帶成本的利潤,凈利則是去掉一切成本的利潤。毛利是凈利的基礎,一家企業毛利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它的凈利,而凈利最終是要分給大股東,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盈利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股價走勢。
什么叫毛利,什么叫利潤,什么叫營業額?
1、毛利是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后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
在中國,工業品進銷差價系指同種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 (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稱批零差價),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種農副產品的產地收購價格與產地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若毛利不足以補償流通費用和稅金,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
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2、利潤是企業家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
利潤的本質是企業盈利的表現形式,是全體職工的勞動成績,企業為市場生產優質商品而得到利潤,與剩余價值相比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余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成本而言的。
因此,收益一旦轉化為利潤,利潤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質生產就被賺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頁),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賺錢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本質就是:它是資本的產物,同勞動完全無關,利潤是資本的生命,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
3、營業額是指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價外費用包括向對方收取的手續費、基金、集資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運輸物流企業從事聯運業務的營業額為其實際取得的營業額。
毛利率的計算是:(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商品流通企業計算公式:毛利=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
生產制造企業計算公式:毛利=產品銷售收入(不含稅)-相應產品銷售時實際成本(即財務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
營業額/交易次數=平均交易單價,營業額/銷售數量=產品平均單價。
利潤的質量特征: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