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入門會計學的人員,首先要掌握會計相關的專業術語。其中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前提,那么具體可分為哪四種?
會計基本假設的內容
會計基本假設都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就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核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基本原則包括什么?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三)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要求企業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四)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