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清理“減稅”企業面臨重大考驗
關于收緊地方稅收優惠政策的謠言越來越多。今年3月6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明確表示,各地出臺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過大,應予以清理。在2014年部署工作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還強調需要清理和廢除阻礙統一全國市場和公平競爭,防止和糾正違反優惠政策的法規和做法。
“減稅一直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助推器。因此,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在積極爭取稅收優惠政策,地方政府將爭取中央政府的稅收優惠作為關鍵。促進區域發展。如果無法實現,您將制定自己的政策,這將導致減稅和免稅的頻繁發生,帶支出的減稅等等,這將造成中國名義稅負之間的差距。實際稅收負擔將繼續擴大。”財政部財政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有些稅收政策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宏觀調控功能,成為一種變相的利益。傾斜。
記者從財政部獲悉,中國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四類:區域政策,行業政策,企業規模政策和所有權政策。清理工作主要涉及區域優惠稅收政策。
“據統計,我國共實行和實施了30項區域稅收優惠政策,一些正在實施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項目。”樓繼偉說,區域發展規劃應與稅收優惠政策脫鉤。原則上不會發布新的地區性稅收優惠政策,特別稅收法律法規統一規定了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嚴禁各種減免稅收的行為。
白敬明說,有必要通過深化稅制改革和稅收合法化,逐步清理和規范稅收優惠政策,最終實現地區間稅收公平,并根據其效率誘使因素流入不同地區。 “這種方法實際上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更有利,因為沒有稅收制度的比較優勢,資本更傾向于流入勞動力和資源成本較低的地區。”
清理和監管稅收優惠后,將對企業產生什么影響?安邦咨詢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地方政府以各種稅收優惠吸引投資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換句話說,企業當前的投資成本已經包括了這部分激勵措施。如果將來普遍取消稅收優惠政策,則相當于對投資企業征收額外稅收。
在這方面,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對稅收優惠的普遍態度是“不用擔心不公正”。基于此,他們都希望國家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清理不應該是一種形式,而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以鞏固稅收優惠政策。
《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有關專家認為,在清理和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得到更好的發揮,真正有實力的公司無疑將在公平的稅收環境下繼續發展。激發新活力并依靠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轉型和升級壓力。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