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際支出下企業福利支出的會計處理方式
新會計準則廢除了原來的“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會計科目,并增加了“應付雇員薪金”科目,以按照有關規定計算企業應支付給雇員的各種報酬。應付給員工的薪酬項目的詳細計算,例如“工資”,“雇員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基金”,“雇員教育基金”和“解雇補償”勞動關系”。福利費已計入員工薪酬范圍。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適用指南規定:“在沒有規定計提基準和比例的情況下,企業應當根據歷史經驗合理估計當期職工薪酬。數據和實際情況,如果實際金額大于估計金額,則以應付職工薪酬為補充;如果當期實際金額小于估計金額,則轉為超額支付的職工薪酬。應付帳款。”
在新的會計準則下,盡管公司不再能夠根據其總工資的14%來計提福利費,但它們將根據實際支出計算。但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九號-職工薪酬》及其應用指南,企業可以根據以前年度福利支出的支出確定提款比例,即使用提款比例。首先。
在調整后的會計年度結束時,企業提取的員工福利費中不應有余額,但這并不意味著員工福利費不得有余額。允許員工福利費在會計年度的中間有余額,例如公司在某個月內撤出如果福利支出超過當月的實際福利支出,則員工福利中會有余額費用。
我認為,根據實際支出,企業員工福利成本的計算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一)直接列出費用和支出
此會計方法適用于福利支出較小的中小企業。由于企業產生的福利費用直接列為成本和費用,因此,與原來的工資總額相比,會導致企業每月費用和支出的波動,這對于福利支出較大的企業而言。會造成更大的性能波動。
(二)根據前幾年的福利費的實際支出,確定當年的提取比例
此會計方法適用于福利費用較大的大中型企業。但是,企業應注意,當年確定的抵扣比例不再是14%的稅收抵扣比例。
1、月底員工福利支出的處理方式
企業應根據歷史經驗數據和實際情況,合理估算當月應計入費用和支出的福利費。
例如,2008年6月,公司應支付當月工資500萬元,其中包括:生產部門直接生產人員150萬元;生產部門管理人員60萬元;公司管理人員100萬元;公司特產銷售機構員工工資90萬元;廠房員工工資60萬元;內部研發部門員工工資為40萬元。
根據2007年的實際員工福利費用,該公司計算得出2007年的實際福利費用占工資總額的比率為4%。公司以該比例為2008年福利支出的提取比例。受益人均為上述人員。
應計入生產成本的福利費用金額= 150×4%= 6(萬元)
應計入制造費用的福利費用= 60×4%=2.4(萬元)
應計入管理費的福利費= 100×4%= 4(萬元)
銷售費用中應包括的福利費用= 90×4%=3.6(萬元)
在建工程成本中應計入的福利費= 60×4%=2.4(萬元)
R&D支出中應計入的福利支出金額= 40×4%=1.6(萬元)
公司會計處理:
借款:生產成本60000
制造成本24000
管理費用40000
銷售費用36000
在建工程24000
研發支出16000
貸款:應付的職工薪酬-職工薪酬200000
2、年末員工福利支出的處理方式
公司應在年底將福利費用平均化。年底的福利費用應無余額。少付補充款項,多支取款,即:當期實際福利費用金額大于預計金額的,應當補充福利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扣除,在“管理費用”科目中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如果當期實際發生的金額少于估計的金額,則沖減已逾期的福利費,從“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中扣除,貸記“管理費用賬戶”。
例如,2008年12月31日,公司的累計福利支出為245萬元,累計福利支出為285萬元。
借貸:應付的職工薪酬-雇員福利400000
貸款:管理費400000
企業應注意第二種福利費用的核算方法。年末提取的當期福利費用必須根據實際支出金額進行調整,即“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用”的年末余額必須調整為“ 0”,否則如果不按實際支出要求,則也違反了指南的有關規定。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