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計算公式
[指南]:個人所得稅稅后收入的逆計算公式。如果同志的稅后工資為每月10,000元,則在計算其個人所得稅時,需要將其反算為稅前收入。收入用作計算應納稅地點的基礎...
個人所得稅稅后收入的逆計算公式
如果同志的稅后工資為每月10000元,在計算其個人所得稅時,需要將其轉為稅前收入,并根據稅前收入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在這個計算過程中,稅后收入是否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其中包括基本的社會保障,基本的醫療和失業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稅收倒置的公式:
例如,根據國稅發〔1994〕89號,單位或個人為納稅人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應將納稅人的非應納稅所得額轉換為應納稅所得額,用于計算和征收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1、應稅收入=(不包括稅收收入費用扣除標準-快速計算扣除)&pide; (1-稅率)
2、應稅金額=應稅收入×適用的稅率快速計算扣除額
上述內容不包括稅收,不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指通常可以在稅前扣除的“三險一金”,即符合財稅[2006] 10號文件規定的扣除標準。像編輯器一樣,很容易一次把所有的東西弄糊涂。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以上公式計算的是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不包括“三險一金”,也不包括3500元的扣除標準(臨時扣除各種費用),那么我們可以初步理解這個公式:個人承擔的“三險一房”,但包含了成本扣除標準。
例如:張三與公司協商的月稅后工資為10000元,符合稅前扣除標準的“三險一金”為2000元,則使用公式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此時相應的稅率為20%,快速扣除額為555元:
應納稅所得額=(8000-3500-555)/(1-20%)= 4931.25元,即稅額為4931.25 * 20%-555 = 431.25元。然后我們用這種方法計算,公司給的金額是10000 + 431.25 = 10431.25元。
讓我們從實證計算的角度進行驗證,即10431.25-2000-3500 = 4931.25元,以上計算結果為稅金431.25元,個人工資為10431.25-431.25-2000 = 8000元。因此,該公式中的免稅收入實際上更加清楚,它不包括稅款,也不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的稅前扣除額。至于付款標準,取決于您的付款方式。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