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指南]:(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一種假定最早的購買價格用作銷售或發送貨物的成本的方法,是,先買先賣。因此,這次出貨的產品被認為是庫存最久的產品。
([一)先進先出方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設最早購買的商品的購買價格被用作商品的銷售或發行成本,即先購買先銷。因此,每次發出商品時,都假定其為庫存最長的庫存,而期末庫存為最近購買的商品。此方法通常適用于必須先發貨的商品,例如新鮮易腐的商品。
根據項目A的詳細帳戶數據,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
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月銷售量為1到300個包裹: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 2980(yuan)))
期末庫存數量= 200×2.80 = 560(元)
使用先進先出法來計算產品銷售成本,該成本可以一次結轉,而無需計算產品的單價,但是工作量比較大,例如采購批次
很多,但是單價不同,計算工作更加復雜,通常適用于業務品種簡單的企業。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一種計算每種產品庫存數量和數量的加權平均單價,然后將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存貨數量的方法。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量+本期購買量)/(期初庫存量+本期購買量)
當期銷售商品成本=當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存貨金額=期末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示例]使用加權平均法來計算銷售商品的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800 + 660 + 480 + 1040 + 560)/(400 + 300 + 200 + 400 + 200)= 3540/1500 =2.36(元) p)
本期銷售成本= 1300×2.36 = 3068(元)
期末庫存量= 200×2.36 = 472(元)
通過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相對平衡,計算結果較為準確,但工作量較大。通常,它適用于經營品種少,購買價格差異大的商品。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根據每次購買商品后的庫存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余額+購買金額)/(余額+購買金額
[示例]使用移動加權平均法來計算銷售商品的成本。
7月4日購買后的平均單價=(800 + 660)/(400 + 300)=2.09(yuan))
7月7日購買后的平均單價=(1460 + 480)/(700 + 200)=2.16(元))
7月19日購買后的平均單價=(1184 + 1040)/(550 + 400)=2.34(元))
7月21日購買后的平均單價=(2223 + 560)/(950 + 200)=2.42(元))
本月銷售的商品成本是根據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如下所示:
7月13日的商品銷售價格= 350×2.16 = 756(元)
7月26日的商品銷售價格= 500×2.42 = 1210(元)
7月30日的商品銷售價格= 450×2.42 = 1089(元)
本月銷售商品總成本為1300(包裝)3055(元)
使用移動加權平均法來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是相對平衡的,但是公司經營的商品種類也很多,而且每月的購銷活動頻繁。
當計算工作量比較大時。通常適用于品種簡單,購買前后單價差異較大的商品。
([四)個體定價方法
個體定價方法使用每批商品的實際購買價格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的銷售成本=每批商品的銷售數量×該批商品的實際購買價格
會計部門應采用個體計價法,根據采購批次建立貨物明細帳;業務部門應在交貨單上注明采購批次;倉庫部門應根據采購批次來堆疊貨物。
該方法便于逐一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較為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于直接出貨和小批量采購。
出售可以區分進貨批次的商品。
([五)后進先出方法
后進先出法是根據每種庫存商品的最后購買商品的購買價格成本計算出出售商品成本的方法。在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時,首先計算上次購買的單價。最后購買的商品售罄后,逐個遞增。
時間提前量計算。
[示例]以數據為例,使用后進先出法計算期末的銷售成本和庫存數量。
月銷售量為1,300包,根據后進先出方法計算:
商品銷售成本=(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3140(元)
期末庫存數量:200×2.00 = 400(元)
根據以上示例的計算結果,采用了后進先出的方法。當采購單價繼續上漲時,計算出的產品銷售成本為* 6成本,而期末存貨金額為最低成本,毛利潤也為最低。在購買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計算出的產品
銷售成本是最低成本,而期末存貨金額是* 6成本,毛利也最大。
([六)毛利率方法
毛利潤法是一種估計銷售商品成本的方法。使用估算的毛利率(根據上一季度的實際毛利率或本季度的計劃毛利率
費率)來計算所售商品的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銷售成本=當月產品銷售×[1-上一季度的實際(或當季計劃)毛利率
使用毛利方法,計算過程很簡單,但是計算的銷售商品成本不夠準確,因為該方法是基于企業的所有產品或主要類別進行計算的。通常僅在季度*9、的第二或第二個月使用。在本季度末,應使用其他五種成本計算方法之一
調整的種類。通常適用于擁有大量經營產品且難以每月計算產品銷售成本的企業。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