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是什么意思?
[指南]:最近,我碰巧遇到了遞延所得稅。以前,我遇到了許多學生和公司理財。他們說,他們頭昏眼花或害怕看到遞延所得稅。簡而言之,遞延所得稅到底是個鬼。我聽說有人說遞延所得稅的目的是為了放置資產...
我最近碰巧遇到了遞延所得稅。我之前也遇到過許多學生和公司財務部門,說他們頭昏眼花或害怕看到遞延所得稅。簡而言之,遞延所得稅到底是個鬼。我聽到有人說,遞延所得稅的目的是弄平資產負債表,然后舉了一個非常扭曲的例子。這完全是謬論。如果聽到此消息,則必須知道這是謬論。因為無論您如何記住,無論您是否記得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表絕對是平坦的,所以我就不多說了。
我們知道什么是所得稅。
首先,所得稅是一種稅。如何計算是一個問題。
第二,這也是一個會計問題。
什么是會計問題?
計算出的所得稅將在報表中反映出來。
因為所得稅必須在報表中反映出來,所以反映方式只不過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在損益表中,我們將其列在所得稅費用中。在資產負債表中,應納稅額反映在應納稅額中,對未來的影響必須反映在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中。
---------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到底是什么?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是由稅法和會計差異引起的。
稅法與會計之間的區別是怎么產生的?
我們知道稅法和會計準則是不同的,如果以不同的方式計算,肯定會有差異。
這種差異分為永久差異和臨時差異。
什么是永久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由于稅法和會計準則規定的會計準則不同而引起的。例如,如果您在費用帳戶上支出費用,而稅法未確認該費用,則稅法中的費用將減少,而利潤則增加;如果您擁有更多的稅,則必須繳納更多稅款,但你無能為力。
顧名思義,這是時差。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后,這種差異將消失。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稅法要求您使用直線折舊法。如果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使用雙重余額方法,則每個期間計算的折舊將不同于稅法和會計,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當固定資產全部折舊時,這兩種方法的最終總折舊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這是永久性差異,請進行一次一次性納稅調整。
如果存在時差,請考慮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
那么什么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
讓我們先談談資產。資產的定義取決于公司過去擁有和控制的交易或事件,并且可以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
首先,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一項資產。它以什么方式滿足資產定義?
例如,對于一臺人民幣1000萬元的機器,其會計折舊年限為5年,稅法折舊年限為10年,利潤總額為1000萬。則會計折舊為200萬,稅法為100萬,稅法折舊為100萬,所含成本和費用的折舊也少100萬,則應調整稅法中的利潤總額到1100萬,所得稅應該是275。因此我們又多繳了25稅。但是,將來的總折舊將相同。如果您現在支付更多,將來您將減少支付。您可以使用它在將來扣除稅款,這將在將來為公司帶來收益。
所以
DR:遞延所得稅資產25
所得稅費用250
CR:應繳稅金275
例如,查看折舊。對于原值為1000萬的機器,會計規定的折舊期限為10年,稅法規定的折舊期限為5年,利潤總額為1000萬。則會計折舊為100萬,稅法為200。如果稅法折舊為100萬,則折舊為100萬,成本中包含的折舊也為100萬,因此利潤減少了100萬,至900萬,應繳所得稅為225
所以
DR:所得稅費用250
CR:遞延所得稅責任25
應付稅款225
由于這是債務,因此可以理解,我們所欠的錢,即我們欠稅務局的錢,將來需要慢慢償還。因此,目前的稅款較少,將來需要支付更多的稅款。
---------
總而言之:由于會計核算的成本大于稅法計算的成本,因此,會計的利潤很小,而稅法的利潤很大,因為稅收是按照稅法,因此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支付稅款,即將來的稅款也已經支付,而未來的稅款則可以少支付,因此將其記錄為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則相反。這是暫時的區別。最終總利潤*稅率必須等于最終所得稅費用。如果不等待,那將是永久的區別。
![提示](/skin/images/tip.png)
![疑惑](/skin/images/msg.png)
![會計老師1](/skin/images/guwen1.png)
![會計老師2](/skin/images/guwen2.png)
![會計老師3](/skin/images/guwen3.png)
![時間圖標](/skin/images/time.png)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
![初級會計培訓班課程](/skin/static/imgs/sc01.png)